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193)
期刊(1611)
图书(777)
学位论文(163)
视频(90)
会议论文(25)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193)
期刊 (1611)
图书 (777)
学位论文 (163)
视频 (90)
会议论文 (25)
图片 (3)
按年份分组
2015(97)
2014(2415)
2013(442)
2012(449)
2011(431)
2010(372)
2009(172)
2008(189)
2003(13)
1966(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645)
三明日报(85)
广州日报(71)
深圳特区报(66)
嘉应学院学报(25)
书城杂志(2)
中国电视(纪录)(2)
传媒(1)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1)
今传媒(1)
《天下客家》荣获中国南派优秀纪录片奖 该片由我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郑丽虹)昨日,记者从在广州召开的201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暨“广东日”活动颁奖典礼获悉,由深圳作家吴亚丁担任总撰稿、河源电视台拍摄制作的长篇电视纪录片《天下客家》,在本次活动中获得2010年中国南派优秀纪录片奖(综合)和最佳摄影奖(单项)两个奖项。 《天下客家》是一部全
更名为中国客家博物馆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以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播客家文化为重任,彰显全球客家文化精神魅力的广东客家博物馆,近日喜传捷报、身披“国”字号。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广东省人民政府申报事项,将“广东客家博物馆”冠名为“中国客家博物馆”。 据了解,投资1.3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广东客家博物馆,以全球大客家的角
48位客家英杰尽在一轴长卷中
作者:符亚威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从龙岗区横岗中心小学了解到,该校美术老师李仕明独立创作的国画长卷《客家群英会》,正在该校展出。据了解,
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开幕
作者:陈海峰 吴中洋 田清秀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当天举行的客家文艺巡游队伍中的纸马舞。 客家文艺汇演上来自福建省龙岩的客家风情舞蹈《馨鼓盈楼》。 深圳特区报河源11月18日电(记者陈海峰通讯员吴中洋田清秀)河源紫金县的花朝戏、闽西的客家风情舞蹈、赣南的采茶戏、梅州的杯花舞……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客家文艺在河源同台争艳,给
中国客家博物馆 年迎游客逾60万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日前走进广东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这座斥资1.6亿元人民币打造的博物馆,是中华汉民族诸多民系中唯一的民系文化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8年开馆以来,该馆已成为梅州新的旅游热点,每年吸引60多万人次的游客前来参观。 博物馆入口处的“思源井”展现了客家人思源不忘祖的
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11月河源举行
作者:陈海峰 吴中洋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将于今年11月初在河源市隆重举行,河源市第九届客家文化旅游节亦将同时举办。届时,来自全国客属地区的文艺团体、山歌爱好者都将一展客家风采,为大家呈现精彩的客家风情。 据悉,中国
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 客家古村落与版画艺术的美丽邂逅
作者:邱海彬王敏谢庆华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风光秀丽、古朴典雅的观澜牛湖民居已成为中外版画家的原创集聚基地。 版画工坊在制作原创版画作品。 版画家赵晓澄在精雕木版画。 中国著名版画家宋恩厚(左)向青年画师传授版画创作经验。 中外版画艺术家在交流版画创作。 版画师在雕刻版画。
曾宪梓:客家之子,以客为根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曾宪梓先生在第23届世客会上,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黄赞福 摄 ■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叶志卫 老先生走进位于翔丰国际大酒店国际会议厅时,全场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曾宪梓老先生,这位著名的客家名贤,在座位上抱拳,向客家乡亲们致谢,这位家乡在梅州的客家老人,虽已年届高龄,但仍然容光焕发,精神状态
百年麒麟舞出客家风情舞出年味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这几天,宝安区观澜街道君子布社区82岁的张纪森老人格外开心。原来,很快就要过年了,也就到了舞麒麟的传统时节。他的儿孙和晚辈们,也纷纷拿出道具操练起来,准备在春节期间,给社区居民一年一度的喜庆添光彩。 每逢春节舞麒麟一整天 麒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外形上,麒麟具有
客家凉帽绝活尚在前景堪忧
作者:梁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若在上个世纪50年代走进布吉甘坑村,你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观所倾倒——一家老小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初入学堂的孩子,无不秉着一手制作客家凉帽的手艺。从乾隆年代开始的200多年间,凉帽手艺的传承就如同村后的那片单竹林一样连绵不断、枝繁叶茂;就如同当地流传的一首客家山歌所唱:“围屋方方呀凉帽圆,哥想阿妹呀心似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