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注客家本土,创作更显魅力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徯晗简介: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曾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16岁开始文学创作,1989年于 《天津文学》发表十万余字的小说处女作《日落》。迄今已在《收获》、《作家》等文学期刊发表文学作品近300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爱是一条温暖的河》、《沁园》;中篇《扒雪》、《温暖的平
-
客家民俗“喊魂”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人多居住在山区。屋前多有小溪、小河或池塘。有的屋前屋后是高头高坎或山路。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小孩易跌。一旦小孩跌倒,多数都会着惊。晚上孩子睡在床上,心脏常一下子跳动,使小孩口说梦话:我怕!我怕!有的哇的一声惊叫起来。这种情况,我们客家人叫“孩子着吓”。
孩子“着吓”了,过去,家里的老人,主要是做
-
客家萝卜粄香飘佳节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森洪一家在精心制作萝卜粄。
【我见我闻】
肖舒丹
春节期间,勤劳的客家人都会自己在家制作各类美味食品,比如煎圆,炸油角,蒸红钵粄等等。今年跟往年一样,梅县程江镇周塘村大水坝李森洪一家又在忙碌着
-
省政府新闻办在穗举行亚运会新闻发布会 我市专场介绍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日前,省政府新闻办在广州举行亚运会、亚残运会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梅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远方专题介绍了梅州客家文化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了解,为充分利用广州举办第16届亚运会
-
客家人在清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今年4月4日又清明。
客家人在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祭祖扫墓,意在慎终追远,发扬孝悌,历来为客家人所重视。
清明扫墓之风,始于北宋末年。不过,其时不拜老墓,而只祭新坟。《东京梦华录》有云:“寒食节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墓皆在此日拜扫。”随后,清明扫墓之俗逐渐风行而成。
开始,清明节既拜新坟兼拜旧墓
-
毛泽东与客家美食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闽粤赣客家地区生活了将近7年的毛泽东,对客家蒸笼菜和辣炒田螺肉情有独钟。
用蒸笼蒸制菜肴是客家饮食的一大特点。鸡、鸭、鱼、肉可蒸,红薯、芋头可蒸,客家人无菜不蒸。如同川菜的火锅,冬天寒冷之时
-
毛泽东与客家美食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一张珍贵的毛泽东(右)早期进餐照。
【名人与美食】
在闽粤赣客家地区生活了将近7年的毛泽东,对客家蒸笼菜和辣炒田螺肉情有独钟。
用蒸笼蒸制菜肴是客家饮食的一大特点。鸡、鸭、鱼、肉可蒸,红薯、芋头可蒸,客家人无菜不可蒸。如同川菜的火锅,冬天寒冷之时,众人围坐吃一笼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蒸菜
-
《客家意象》“大马”巡演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4月21至27日,梅州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首次走出国门,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巡演并获得圆满成功。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大马广联会总会长丹斯里古润金代表谭志江、隆雪梅州总会会长邹寿汉等侨领,以及数千马来西亚观众观看了演出。
亲切的阿姆话、熟悉的客家故事、美丽的梅州风光……90分钟
-
有趣的客家民间谜语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民间谜语,客家方言称“团靓”或“打典”。客家民间谜语的最大特点,一是谜语制作者大多是客家劳动人民或身居基层的一些小知识分子;二是所有谜语均紧贴日常生产、生活、不论谜面谜底,均是常见常接触的事和物;三是分类只有物象谜和字谜,没有知识分子所作“灯谜”的那些各种谜格;四是谜面押韵、朗朗上口,用客家方言
-
传承三代的客家木屐店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如今,木屐销量越来越少,更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回忆的载体而存在。
本报记者 廖爱玲
提起木屐,现在的年轻人恐怕知之甚少,但对于中老年人,不但不会感到陌生,而且会勾起他们对那个年代穿木屐的记忆。近日,记者在走访梅城老街时发现凌风东路有一间三人传承下来的“南门屐店”,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