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州雁洋镇桥溪村:再现客家建筑古韵
-
作者:范琛 袁丁 柯鸿海 翁尚华 许国义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州市梅县雁洋镇桥溪村民居。资料图片
从梅州著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茶田景区驱车入山,盘旋走过一段段蜿蜒曲折的山路,约十分钟光景,就到达桥溪古韵景区。
据了解,桥溪村是梅州东北部雁洋镇的一个自然村落,位于广东阴那山五指峰西麓。村庄四面环山,不少客家古建筑坐落其中,极少有游人打扰
-
客家菜的特性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品食论道】
说到客家菜,虽然算不上中国八大菜系,但源于客家人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家菜,也随着客家游子的脚步,传遍大江南北,以其特有的质朴气息,丰富了人们的味蕾,为中国味道添加了一剂并不浓烈却又耐人寻味的作料。
常言道,饮食文化承载着民族文化。客家菜的特点恰恰暗含了客家人的几大特性。
第一,质朴
-
水墨客家
-
作者:廖君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我的客家
我朴素的客家
是一件华夏子孙从中原背到南粤的传家宝——
一幅气韵极致、境界超然的水墨国画
墨即是色,水晕墨章
安静的山水
却听得见怦然心跳
是的
我们客家的史诗中
离不开两个字——“迁徙”
然而在这看似颠沛的画卷背后
隐藏着客家人低调的骄傲
骄傲我们跋涉的脚步是如此的淡定
披荆斩棘,欢歌笑
-
客家时尚布料展屏东县开展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褒忠门、步月楼等在客家建筑中常见元素为设计重点,创造出新的识别特色,让客家花布更丰富多元,并藉此来推广客
-
今夏可免费学习客家山歌
-
作者:万明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文化馆(惠城区江北云山西路6号惠州文化艺术中心附楼市文化馆3楼培训部)报名。据悉,本次培训每个项目均安排了
-
58-68元/例,吃遍地道客家菜
-
作者:肖阳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喜事蒸发粄。
推荐商家:“63层”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
“63层”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于4月份推出的“客家美食节”,在百粤楼、滋味馆为食客精心打造一场客家菜的寻梦飨宴。乡下梅菜扣肉、土楼第一
-
赣县储君信仰研究
-
作者:王学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间信仰 生存策略 客家 地方社会 社会变迁
-
描述:的主要原因。储君庙作为储君信仰的物质载体,是供奉储君和进行信仰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自晋代建立以来,历朝不断重修扩建,形成了现有的以储君庙、古戏台、山门、储君楼等组成的储君庙建筑群。储君庙内供奉的各路
-
央视客家足迹行 拍摄非洲客家人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在留尼旺圣丹尼市拍摄。
本报讯1月17日至2月5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客家足迹行”非洲摄制组一行7人,在梅州市侨联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出访南非、毛里求斯、留尼旺寻访拍摄客家迁徙历史,并通过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向全球连续播出。
为彰显客家人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精
-
客家服饰装束
-
作者:方芳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各种花帽,女人戴满额、绉纱。
清以后,青年男人改穿对襟便衣,老年男人仍穿大襟衣。以土棉布居多,夏布亦不
-
客家小点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味酵粄
笋粄
发粄
发粄是梅州地区特有的一种节庆小吃,是用米粉浆掺入红色酒糟等佐料,充分发酵倒入小陶钵蒸熟而成。蒸好的发粄,颜色呈喜庆的红色,且粄面有笑脸般的裂缝,所以,客家人也称发粄为“笑粄”。在梅州地区,过年过节吃发粄,有喜事降临、发财等寓意。
味酵粄
把大米磨成浆后拌适量土碱水,再用开水冲
上页
1
2
3
...
8
9
10
...
22
23
2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