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客家”申购经适房引来几问
-
作者:赵燕华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昨日起,广州各街道居委会接受经济适用房购买预登记。连日来,本报接到不少“新客家人”咨询:大学毕业后来穗工作、有广州户口的“无房者”能否申购经适房?今晨,有关部门明确,政策是一视同仁,只要符合四项硬性条件,都可以办理经济适用房预登记。 $$小王今年29岁,前两年大学毕业来穗在某国企工作,拥有集体户
-
客家人将议 “海西机遇 ”: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28
-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导报讯(记者兰文兰灿阳)昨日厦门市召开新闻通气会透露,本月28、29日,来自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300多位客家乡亲将齐聚鹭岛,研讨客家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该如何把握新机遇,促进两岸客家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客家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与广府、福佬、吴越、湘赣成为汉民
-
《客海往事》与客家精神座谈会在京举办 专家认为
-
作者:温金海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11月20日,龙岩市委、市政府在北京闽西酒店举办了30集电视剧《客海往事》与客家精神座谈会。电视剧《客海往事》总导演胡玫和剧组主创人员,来自北京、厦门、梅州、台湾等地的客家学专家学者近40人,就客家精神的精髓、客家人的特质、特征,以及如何发掘客家精神,弘扬客家文化 ,拍好《客海往事》电视
-
滨海客家将成为客家研究新课题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梁婷/文 齐洁爽/图 “逢山必住客,无客不住山”,说起客家人,不少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大山里的围屋,客家似乎一直都与大山脱不了干系。实际上,查阅客家人历史大迁徙路线,便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少客家人还来到了闽西、广东等沿海地区,为沿海地区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比如深圳这座滨海移民城市,其原住民的60
-
“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离不开惠州惠州旅游资源获8个协办城市代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嘉义庄客家民居。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摄
12月8~9日,由广东省旅游局、江西省旅游局、福建省旅游局主办,梅州市人民政府、惠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梅州、惠州、深圳、河源、韶关、江西赣州、福建龙岩、三明等8个城市旅游局共同协办的粤赣闽 “千里客家文化长廊”活动,在梅州和我市举行。活动的第二天
-
文学视野中的客家学术研究 ――评马卡丹新著散文
-
作者:张永和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盛夏酷暑,汗流浃背。但读中央文献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马卡丹新著散文集《客家名镇客家村》,犹如一股清风拂来,令人顿感神奇、惊喜而又凉爽、舒心。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把人们感觉比较枯燥的学术研究也注入新的甜润的思维活力,让古老历史给人立体的景观和形象的解读,实在是难能可贵之作。 “是那么遥远的动乱年代,是
-
消失的客家乡村物具
-
作者:吴德祥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客家乡村中处处还可看见许多颇具传统特色的家用生活物具,如石磨、碓、砻、石臼、饭箪、陶壶、竹筒茶壶等。如今,这些沿袭千百年的传统物具随着科技的发展、用具的更新已基本消失了,即使保存少量的一些也被废弃在杂物堆里。这里介绍几种过去常用的乡村物具。石磨
&n bsp; 石磨由两个石
-
黄毅芬:客家女诠释“不知足者常乐”
-
作者:项华宗 谢秀华 李金花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知足者常乐”,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人生哲学,在商海中搏击了十多个春秋的黄毅芬不赞同这观点。她说,她在“不知足”中探索事业的发展壮大、寻求生活的充实快乐。
初冬的一天,我们赶在她前面来到约定的地点,她骑着一辆旧女式摩托车匆匆赶来。她外貌给我们印象 最深的是皮肤显得有些黝黑,她笑嘿嘿而又不失风趣解
-
梅县发现最古典客家围屋群
-
作者:叶仕欣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普查发现百年围屋$$地处广东鹿湖山下的梅县南口镇侨乡村,近日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普查中,发现竟完好保存着33座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客家围屋。$$记者随梅县博物馆专家进村采访时看到,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既有单层围龙结构,还有双层围龙结构以及中西合璧的十厅九井结构和五扛式结构。33座客家
-
三代相传制作客家凉帽惠城区老人利桂雄谈家族凉帽制作史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除了在一些偏远的客家乡村,客家凉帽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到了。 本报采集
50多岁的利桂雄家住惠城区,他家从1938年开始做凉帽生意,到他这一代已是第3代了。利桂雄说,那时候,惠州居民少,不论走到那里,大家都知道他们这个凉帽家族,即使是现在,惠州的一些老居民也还记得。如今,戴凉帽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