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旧时客家打醮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定光古佛是客家人的保护神,旧时每年每村都有热闹的打醮场景。为了解乡村打醮实况,笔者曾拜访了武平县中堡芳洋村的周维光老先生(1944年生),下面主要根据他的讲述整理而成。 旧时打醮一年两次,第一次在上春(春天),称祈福;第二次为秋冬,称还福。芳洋村一年打醮的日期是正月十六日和十一月十六日。因为定
“客家排名”不客观
作者:祝勇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谣言粉丝机 “客家风情网官网微博因工作人员疏忽而发布非正式发表的各地客家情况排名,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意见。客家风情网经调查了解得知该排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不科学性,因此,客家风情网对此表示公开道歉,我们将邀请客家研究专家学者对各地客家文化情况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得出权威性排名。”———客家
客家格子钉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张文煊 所谓格子钉是宁化客家人建造新房时,将格子板或楼板坊钉在椽子上或楼板横木上(宁化客家人称彭椹)的一种用竹做成的钉子。 改革开放前,洋钉在广大农村使用并不普及,加上农村生活比较贫穷,做
客家语言文化传承?客家语言文化船——沉?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彭钦清 社会语言学家说过:语言透过小孩而不朽,如果一种语言都是大人在使用,这个语言应该去日无多。台湾在2010年做的6岁以上家庭用语调查,汉语及闽南语的都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客语只有百分之六。可见尽管台湾设有专责机构处理客家事务,小学有授课,有客家电视台及广播电台,但客语流失还是严重。不知赣南
惠州客家婚俗有哪些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花轿迎亲,一路鼓乐。 2、新娘头盖红色纱巾。 3、出门要有竹编挡在头顶上。 4、放鞭炮。 5、新娘一下轿,男家的人便急忙在新娘的脚前铺就一个凹栏,让新娘脚踩而过,民间谓 “脚踏
精妙无比的客家顺口溜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方言] 陈政尧 客家顺口溜是流行于客家地区的一种韵文。它全用客家口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颇具诙谐、幽默感。它源于生活,充满生活情趣,深受客家人喜爱,而且广为流传。诸如—— 打树头,望树根;讨老婆,望开心。 ——作者将“打树头”与“讨老婆”、“望树根”与“望开心”两相比照,表现了年
桃园县的客家社团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客家人居住较多的桃园县,宗亲力量比较强大。随着客家人的发展在当地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宗族观念深厚,重视团结,凝聚力强,从而在桃园县形成较强的宗亲势力,有很多宗亲会。北部主要宗亲力量包括刘姓、黄姓
客家德比大战首度上演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刘晨村张少邦)明日下午梅州又将迎来一次令人期待的足球盛宴:中乙联赛第五轮梅县客家足球队迎战梅州客家足球队,将在梅县曾宪梓体育场上演一场职业联赛史上首次“客家德比大战”。 目前梅州客家队四战三胜一平,排在南区积分榜首位,而梅县客家队则以两胜一负的成绩排在第三名,因此本场比赛也是一场名副其实
客家互助会 ――凑谷会
作者:周继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上杭乡村,为了筹集资金解决家庭困难,于是产生一种民间互助的借贷形式――凑谷会,这种谷会和凑银会一样,只是银会是用现金的形式,而谷会是用稻谷的形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农村相当盛行。 在农村家中遇有大事,需要较多的钱开支时,银行一般是不贷 款的。农民遇到娶媳妇、有孩子读大学、建房屋、买田地、治
帅气男的客家焖鱼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组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香金群 前面几期私房菜,我们的“大厨”都是美丽的女士,这一期终于迎来一位帅气的男大厨——— 李旭开。30多岁的李旭开是惠城区汝湖镇虾村人,拿手好菜是客家焖鱼。“我从小就爱吃鱼,后来到大排档吃饭,几乎每次都会点焖鱼。”李旭开说,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