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兴“南国牡丹”大放异彩推动客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谭君铁与梁素珍亲切交谈。(钟小丰摄)
本报讯(记者刘世锦)昨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谭君铁专程登门看望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汉剧代表性传承人梁素珍女士。谭君铁表达了市委、市政府对梁素珍的关心和问候,听取梁素珍对梅州文化建设的意见建议,祝愿梁素珍健康之树常青、文艺之树常青
-
客家围龙屋堂联中“乡贤世泽”的文化内涵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岭头村一座明代古祠堂——翟氏祠堂。其堂联为“乡贤世泽御史家声”。
[文化]
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而“堂联”作为对联中的一种,客家人在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客家人的思想风貌和对客家精神的追求。
热心乡梓,高风
-
情倾客家写华章 ——访老作家胡希张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胡希张在电脑前专心致志写作。(钟小丰摄)
●本报记者刘军
最近,老作家胡希张的第15部著作——长篇小说《天籁》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他虽然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岗位退下多年,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客家文学的痴情,令人敬佩。记者在梅城采访了这位原籍湖南的老作家。虽然头上稀疏的白发显示着他的年龄
-
“这是客家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程贤章文集》责任编辑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程贤章与贺平交谈编辑工作。(程勇芳摄)
●本报记者刘军
近日,贺平携带飘着墨香的11卷《程贤章文集》来到梅州,她是该文集的责任编辑,记者在客都大酒店采访了这位出版界的行家。文雅聪慧,全身散发着知性美,这是记者对贺平的印象。
记者:作家出版社为何出版《程贤章文集》?
贺平:我们出文集
-
韶关始兴县出台新政——— 财政吃紧“很差钱”客家围楼“求收
-
作者:张官见 吴婷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被认养的廖屋村围楼,认养期限为50年,总费用3万元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文,通讯员官见全、吴婷摄影报道:有“中国围楼文化之乡”之称的韶关市始兴县近期出台方案,开展围楼“认养”试点工作,欢迎海内外机构和个人到始兴“认养”围楼。目前,已有1座围楼被“认养”,始兴县希望年内有10至20座围楼被“
-
数十名市民和记者受邀感受龙岗文化建设新变化新成就,盛赞——
-
作者:张秀云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市民在鹤湖新居参观时开心地与舞龙队合影留念。本报记者 钟致棠 摄
走进鹤湖新居,感受百年传统客家文化;步入龙岗文化中心,接触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昨日下午,数十名市民和媒体记者受邀参加“新春看新龙岗”系列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感受近年来龙岗区文化建设新变化新成就。龙岗区副区长杨莉参加了当
-
红色绿色景区扎堆雁洋镇 这里已成为广东的客家“桃花源”,幸
-
作者:黄蔚山 宋健军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集红色经典、客家文化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叶帅故园项目位于梅州市雁洋镇。
在这个面积118平方公里的粤东北山区小镇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叶剑英纪念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茶园、4A景区雁鸣湖、千年古刹灵光寺、粤东名山五指峰、全国最美古村落桥溪村等文化旅游休闲综合区早已扎堆。这里古树婆娑、溪流
-
基因寻根:画出客家人的寻亲地图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基因族谱项目创始人孙朝辉,于2011年8月应邀做客央视网华人频道接受专访。
孙朝辉(右)与他的工作伙伴在做基因族谱数据研究。
[探奇]
“真没想到,我竟与宁化的傅姓家族是亲戚。”今年10月24日,台湾台北的傅先生与记者通电子邮件,道出了开心事。
傅先生76岁,族谱记载家族
-
张恩庭:二十余载殷殷客家情怀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俞祥波
距第二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开幕越来越近,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张恩庭更加忙碌。世客会期间,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要举行落成典礼,客家联谊馆、族谱馆、图书馆“三馆”开馆,“三馆”的资料收集、布置,倾注了张恩庭很多心血。“宁化县总共有215个姓氏,人较多的姓氏有160多个,
-
客家伢子的童年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袁渝
我的老家是典型的赣南山区,爷爷是个传统观念很强的人,晚年喜欢小孙子在身边陪着。在他看来,有伢子每天绕于膝下,是最好的天伦与幸福!于是,小时候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回老家陪爷爷。在父母眼里,把小伢子送到老人身边,既可以省却几个孩子每天调皮吵闹的烦恼,也可以慰藉老人独自生活的孤单,是一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