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隘垦区伯公研究:以新竹县北埔地区为例
-
作者:吴声淼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隘垦区 垦户首 伯公 伯公下
-
描述:的廟宇居最多數,土地公的設置,往往與人群聚集勞動以及聚落的形成有關,因此,有人活動的地方就有土地公。北埔地區偏處新竹城東南山區,漢人入墾之前,向為原住民的生活空間,姜秀鑾於道光15年(1835)武裝進入北埔,擊退原住民,並招佃開發山林埔地,吸引大批的漢民從事開墾,終至取得土地,墾民得以成家立業,定居於此。開墾當初,聚落居民為求在地的平安,有時僅三、五戶也會設置一個土地公來祭拜。在北埔地區稱土地公為「伯公」,稱土地公廟為「伯公下」,庄頭庄尾隨處可見。在1939年增田福太郎的《台灣の宗教》書中,指出台灣民間信仰是以天公、土地公和媽祖為中心展開的,可見土地公在台灣人心目中重要的地位。筆者走訪北埔地區發現了百座以上伯公,祂就坐落在住家的附近,早晚到伯公下上香奉茶,成了家中長者每天的大事。家中有婚喪喜慶、子弟赴考、服兵役、求職,都得到伯公下前禮敬,祈求平安順利。事實上,伯公的蹤跡並非僅見於庄頭、田間,在其他地方也有祂的坐落,如墓旁(后土)、宗祠廳堂內(土地龍神)、一般神明的廟宇內均有供奉,由此可見伯公對北埔居民關係之密切,可謂北埔客家居民最親近之神祇了。過去對於北台灣客家地區的伯公研究或偏於伯公類型的分類;或著重於伯公祭祀圈的討論;以及伯公廟建築型式的研究。北埔是金廣福墾戶武裝移民墾成的地區,有強而有力的墾戶所領導,支配地方,而以此隘墾區土地伯公信仰為範圍,從事人與土地關係的研究,則甚為缺乏。因此,本文希望透過對小區域社會發展的了解,探究北埔伯公信仰現況、武裝拓墾與北埔伯公、聚落環境與北埔伯公、北埔伯公與社會變遷等研究;其中特別針對北埔地區武裝移墾以及墾首地方強力的支配下,土地伯公信仰的發展情形,做一深入的探討。本文主要之目的:第一,以歷史學、人類學、人文地理學等科際整合方式進行「北埔伯公信仰」的相關研究。第二,建立「北埔伯公信仰」在社會、經濟、宗教、歲時祭儀等人與土地之間關係。第三,探討隘墾區墾首與「北埔伯公信仰」的關係研究。
-
深圳观澜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
作者:蒋波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观澜文化 文化产业 文化资源 产业化开发
-
描述:产业已成为我国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加强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三十年,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地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自深圳提出“文化立市”的口号以来,无论在政策,还是资金方面,加大了对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和投入,深圳作为珠三角地区东部发展的中心城市,文化产业势必会对整个地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前景十分可观。随着深圳市把文化产业作为第四大支柱产业,前所未有的黄金期和战略机遇开始显现。深圳宝安区观澜街道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既有历史遗留下的堪称“深圳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的观澜老街,深圳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清朝古雕楼群,反映客家民居村落的贵湖塘老围等历史文化资源,也有观澜湖高尔...
-
「飘零‧生根‧繁衍」陈芬玲油彩创作及作品解析
-
作者:陈芬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眷村 透视 灰色调 油彩
-
描述:持續進展中的繁衍現象,並將此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題依據。藉由文獻資料、田野調查的研究,藝術作品與影片的參照,運用炭精筆、油性粉彩與油畫進行創作研究。二、創作理念出於社會和諧的期待,並以主觀的具象為基礎進行創作。三、學理基礎畫面空間表現以透視學(高空透視、空氣透視、平行透視)、蒙太奇為構圖依據,色彩表現以色彩學理論為依據。四、作品內容形式以文化的角度出發,表現人文景觀,敘述如下:「飄零」-----〈遷徙悲歌〉為對開橫式 〈望天〉與〈思親〉為對開直式。「生根」-----〈眷村院落〉80P直式 〈遠眺將軍村〉、〈眷村巷弄〉、〈眷村的夜晚〉為100F直式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遺址鳥瞰〉為對開直式 〈眷村小吃街〉為對開橫式「繁衍」----〈繁衍〉為對開橫式五、未來創作展望未來仍要朝人文景觀方向去探尋,可能將朝向自身的客家文化去追索,或是往肖像藝術領域繼續鑽研。而在創作媒材方面,目前仍以單獨運用的方式創作,未來希望能進行混合媒材技法的嘗試。
-
内埔天后宫观音厅念佛仪式及念佛会之研究
-
作者:赖怡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念佛仪式 宗教功能 内埔天后宫观音厅 念佛会
-
描述:包括「中老年及中低社經地位女性為主要參與者」、「以客語念誦儀式為唯一共同活動之非正式團體」、「佛教與道教儀式並存」,以及「彈性化的修行方式」。最後,念佛儀式與念佛會所展現的宗教功能包括「摒除雜念及增強
-
宗教与天灾:苗栗卓兰白布帆聚落祭祀活动的探讨
-
作者:谢富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祭祀圈 平安戏 宗教与天灾 天神良福 水福 普渡
-
描述:章為聚落內的祭祀活動,呈現居民藉由祈求自然神靈的庇佑,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為人求於神的關係,包括天神良福、水福、伯公祠及堤防上的普渡。因封閉的地理位置,這些祭祀活動建構了白布帆聚落獨立的祭祀系統。第四章為跨聚落的祭祀活動,透不同神明信仰,將不同聚落人群作社會的聯結,以神靈連繫人群間的互動關係。導因於行政區調整及對外交通環境改善,白布帆聚落參與村落性的內灣新春平安戲,及超村落性的峨崙廟中元普渡,納入以峨崙廟為中心的祭祀系統。另外參與烏寶宮媽祖遶境活動,擺脫了白布帆在跨聚落祭祀活動中的邊緣地位。第五章以應變式的祭祀活動為主,白布帆居民面對天災時,透過團體及個人的起福活動,祈求神靈庇佑,渡過危機,但最怕好兄弟危害,普渡的概念因而被強化,經由普渡活動,求得人與神、鬼之間的和諧。第六章為結論。 研究發現,白布帆聚落的祭祀活動有以下特點:客家聚落普遍的天神良福底層信仰,具有家鄉地緣認同的識別功能。水福祭祀活動導因於大安溪的水災,為本地區特有的祭祀活動。由於聚落天災不斷,普渡活動的概念被強化,因而特別重視對好兄弟的普渡。聚落對外關係反應在祭祀活動中付出與獲得的思維中,呈現終止、持續參加、新增參與的變動關係。起福活動為聚落居民面對天災時,化解危機的應變之道。整體言之,白布帆聚落的祭祀活動,表現居民祈求自然神靈庇佑,重視對好兄弟的普渡,維持聚落間不同程度的關係,並習得面對天災時的應變之道。
-
前移43米,红楼搬新家宝安区观澜街道观澜老街百年老屋整体平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红楼”平移引起周边市民的关注。社区记者 陈以怀摄
社区记者 陈铭 段灿 实习生 孙晔 报道 看似巍然未动,实则它在以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速度缓慢往前移动,目标是———前方43米,是它的新家。从前天开始,宝安区观澜街道观澜老街一栋百年老房前不时有人前来看稀奇热闹。老房子的整体平移工程,意
-
●她曾到福建寻根●她丈夫为民主牺牲●她获得诺奖提名●她经历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988年,阿基诺夫人(中)以总统身份访问中国,受到邓小平的接见。
1983年8月,阿基诺先生在马尼拉国际机场遭枪击身亡,阿基诺夫人与其遗体告别。
从一名不顾政治险恶的家庭主妇,成为凝聚在野阵营的核心人物,领导不流血革命成为亚洲第一位女性国家元首,之后又在七场兵变的风暴中安然完成任期,
-
帝国边区的村落、族群与歷史:以屏东万金庄为中心讨論(186
-
作者:洪维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迁徙论 万金庄 平埔原住民 潮汕语系 天主教
-
描述:,清政府同意來臺平亂的將軍福康安所提出之「屯番制」構想,作為統治臺灣的策略。約自康熙末年左右,至咸豐年間,平埔原住民因政府政策的推動而逐漸陸續由原居地向東或向北「擴張」,於中央山脈的山腳地帶,建立起許多新聚落。清政府多次劃界的過程中在萬金庄一帶重疊,使得此地不僅沒有新舊區域之分,也造就了族群關係多元複雜的情況。又,1861 年天主教道明會傳教至此,並推動「教會村」的聚落模式,從土地,婚姻以及生活等各層面將教友凝聚在一起,而非教友的居民亦有自我運行的生活方式。萬金庄內部逐漸形成立六個角頭的型態,以庄內中心的一棵大榕樹作為區別教友與非教友的空間型態。進入到20 世紀以後,萬金庄在日本臺灣總督府的國家政策影響下,也開始出現多元化的發展。聚落人口的增加、近代交通的建設以及產業的革新,帶動了公共空間與公共活動的多元化,這些變化都具體的反映了山腳社會的轉型。並且透過,文字、傳媒、學界以及地方政府共同運作,與萬金庄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消彌了過去族群分類的現象,一同建立起「萬金意識」。本文筆者扣緊「長期結構史」(histore des structures;Structurgeschite)概念,選擇其已天主教二次入臺的1861 年作為研究時間的起始值至終戰後,兼採地理學為輔助學科,透過各種文獻史料的整理與分析與田野調查,以萬金庄的社會變遷為主軸,進而討論屏東平原山腳地帶的總體發展。透過本文的研究,筆者有如下三個觀點:第一、透過文獻考證與地名學的輔助,釐清了屏東平原的族群關係與聚落形成的發展,同時對「平埔原住民族群被迫遷徙」之論,提出適度修正;進而探討了萬金庄的居民結構主要是由十七世紀大放索語區的平埔原住民,以及漢人族群與排灣族所組成。第二、嘗試就「語系」為基礎,將來臺拓墾漢人分為閩籍的漳泉語系、粵籍的客家語系以及潮汕語系等人群。尤其是廣東潮汕的移民,常被學界忽視。不過,在傳統東亞貿易網絡上,潮州語系人群卻佔有重要地位,也影響臺灣的社會構成。故,以方言為分類討論漢人的族群關係,應可較貼近屏東平原當時的社會情況。第三、本文透過區域個案的觀察,釐清了山腳社會從邊區型態過渡到近代國家體制下的歷史過程,並探討了統治當局如何建立起各種統治制度,去控制這些過去被視為邊陲的區域。地方社會的多元化發展說明了社會轉型的情況。也說明了山腳地區的人群如何擺脫不同移民群的祖源認同而走向山腳社會的地緣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