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群星客家艺术团赴台交流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日前,市文广新局、市台办组织惠州市群星客家艺术团一行14人前往台湾苗栗进行3场文化交流。独唱、对唱、小组唱、表演唱、舞蹈……记者从随行人员口中获悉,本次市群星客家艺术团准备的8个精彩节目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东江时报》记者林旭通讯员陈炯宇摄
-
广东梅州市邮政局涉足“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纪实
-
作者:陈国红
期号:第4期
来源:邮政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产业 规划 人才队伍 平台
-
描述:文章介绍了客家文化的相关知识,阐述了广东省梅州市邮政局涉足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
梅州市举行首届“客家研究学术交流会”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市 学术交流 客家研究 客家人 客家文化 广东梅州 社会科学 民俗学会 嘉应大学 港澳台
-
描述:1989年12月11日至15日,在梅州市举行了广东梅州市客家联谊会成立庆典暨世界客属联谊大会,有国内外嘉宾一千多人参加(其中有来自9个国家的客属华侨及港澳台同胞近700人),值此盛会之际,由梅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牵头,联合市侨史学会、嘉应民俗学会、嘉应大学客家文化研究室和深
-
梅州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
作者:钟声 钟福生 潘涌璋
期号:第6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农村生态环境 保护
-
描述:通过分析梅州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总结了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的增加、乡镇企业"三废"的排放、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是梅州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
建设连城县生态型旅游城市的对策与思考
-
作者:项腾荣
期号:第18期
来源:东方企业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发展现状 对策思考 连城县
-
描述:经济,更具发展潜力和魅力。连城县发展生态型旅游城市,是摆脱传统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它对提高城镇水平,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连城县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建设生态型旅游城市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城市风格;加强规划,突出人与自然生态系统高度和谐;建立上下游资源保护与自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激活民间资金参与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前景规划,打造理念服务平台;依托特色农业,推动运动体验型、影视制作型旅游产业提升。
-
再出发,“文化立市”战略再发现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黄金时代(社会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展开“深圳精神”的大讨论,还是2000年提出“文化立市”战略、2004年确立“文化立市”战略,都表明深圳人想热切地证明一个经济成功的新城市,人文水准可以与经济发展一样同步提升。 深圳原本是个半广府
-
梅州市城镇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
作者:罗迎新
期号:第4期
来源:热带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市 城镇化 问题 对策
-
描述:重要载体,是创新“生态梅州”的重要途径,是创新“文化梅州”的孕育温床,提出了梅州市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包括制订城镇发展规划;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建立城镇体系;创新城市管理制度,实施“经营城市”策略;重视文化遗产承传与保护,塑造客家民居建筑风貌特色等.
-
北臺灣客家墓葬文化初步研究:以桃園縣平鎮市為例
-
作者:黃萍瑛
期号:第157期
来源:民俗曲藝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墓葬文化 祖塔 家族墓園 墳場文化
-
描述:首先簡述平鎮市的沿革,期使讀者對平鎮市的歷史有初步的瞭解;其次是筆者實地一一踏勘平鎮市所有公墓的紀錄,陳述該市的墓葬管理及公墓使用狀況;再者試圖探討平鎮市的墓葬文化,主要聚焦在家族墓即「祖塔」的問題
-
一线民警培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与惠州市公安局警官训练处实
-
作者:王先琳
期号:第1期
来源:警察实战训练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加强 改进 教育训练 访谈
-
描述: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
-
中小学教师网络继续教育调查研究:以梅州市初中教师为例
-
作者:杨丽媛
期号:第6期
来源: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初中教师 网络继续教育 问卷调查
-
描述:以梅州市初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教师网络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挖掘梅州市初中教师参与网络继续教育的动机、喜好、态度、困境等,旨在推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