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080)
期刊(779)
学位论文(230)
图书(200)
视频(72)
会议论文(41)
人物(4)
图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080)
期刊 (779)
学位论文 (230)
图书 (200)
视频 (72)
会议论文 (41)
人物 (4)
图片 (4)
按年份分组
2015(75)
2014(1271)
2013(588)
2012(601)
2011(625)
2009(246)
2008(239)
2007(121)
2004(33)
2002(6)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884)
其它(384)
赣南日报(180)
客家研究辑刊(60)
源流(9)
客家(5)
资源导刊(地质旅游版)(3)
山花(2)
散文(1)
时代文学(下半月)(1)
秋雨连山
作者:廖小勉  期号:第3期 来源:花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期已是热闹的商埠。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游历过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甚至将闽西的长汀和湘西的凤凰并列为中国两个最美丽的小城。然而,这一些都没有给我这地道的客家人留下什么印象。我知道它,知道这个小城,此时冒雨冲
:深圳东部发展新引擎
作者:王锡琴 蒋玲  期号:第10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部发展  东江纵队  深圳市  世居  龙岗区  大鹏湾  街道  纪念馆  引擎  客家文化 
描述:壹以前,这里只是一个破村庄,道路两边那商店小小的,哪儿能和现在这大商场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啊!对于坪的发展,坪街道关工委主任83岁高龄的老军人黄伟这样感慨道。
客家山歌歌词研究:以数字为句首的山歌为例
作者:叶琼枝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畬族语言  以数字为句首的山歌  四县腔客家话  山歌 
描述:與山歌歌詞聲調對應的必然性,還原山歌歌詞特殊客語詞彙的原意及其背後深層的文化意涵,及透過客家山歌與畬族山歌歌詞的分析比較,探討客家山歌的起源。本研究証明了兩個論點:(1)情歌在本研究山歌語料中占
梦里客家
作者: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从一曲山歌里走出来 从一筐童谣里醒过来 从一串舞龙中亮起来 从一杯花中乐起来 从秀山丽水中媚起来 从青砖黑瓦的围龙屋 从 一瓮浓浓的娘酒里 缓缓醉去。 她 就挂在五指天道的眉眼里 她 就藏在雁洋春色的笑意中 她 就含在桥溪古韵的朱唇边 她 就画在客
清新山野气息吃出来胡须鸡、坑螺、客家山水豆腐也是南昆山的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金灿灿的胡须鸡很是诱人。 ◆客家酿豆腐。 坑螺。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采集 上周一,本栏目刊登了《观音菜 不可错过的美味》一文,反响热烈。有读者打来电话,去南昆山旅游,吃到的美味不止观音菜,还有胡须鸡、坑螺、坑鱼、客家山水酿豆腐等美味。今天,小记就为读者介绍其他几
凄美客家调·悲壮唱魂——谈大型山歌剧《魂》的音乐创作
作者:陈勋华 滕冬红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确是一次心灵的艺术之旅。长期以来,山歌剧表演上的话剧加唱似乎已经成了定势,编、导、演和观众也无奈地接受了这样的现实。
明溪客家淮
作者:伊炳顺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近日,罗老师的好友――上世纪八十年代明溪第一位出国者胡志明,带一行5人从意大利归来。罗老师对我说周日一定要宴请这位明溪人的“功臣”。胡志明听说后,对罗老师说:“我走遍欧洲,什么名食没有吃过?我最想吃的还是家乡的土菜。”罗老师听后,找我商量如何操办。我对罗老师说:“家乡
山区检察的开路人
作者:陆川 素馨  期号:第5期 来源:当代检察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检察长  山区  岭南文化  欠发达地区  检察工作  检察院  发祥地  刘祥 
描述:河源,这个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山区市,以客家古邑文化著称,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2005年,刘祥福走马上任,到这个人杰地灵的山区市担任检察长。6年来,刘祥福硬是凭着自己的一番实干,不断“开垦”山区检察工作的“沃土”,把一个欠发达地区的落后检察院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检察院。
梅县山歌剧团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剧  剧团  梅县  东南亚国家  风格定位  客家地区  剧种  剧目 
描述:梅县山歌剧团是一个县级剧团,在山歌剧剧种中颇为“资深”,是开创山歌剧剧种并推动其发展繁荣的主要团队之一,早年创作的《挽水西流》等剧目久负盛名,为剧种的风格定位奠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些经典唱段至今仍在客家地区及东南亚国家传唱。
从山野到大庭广众:长汀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地方知识
作者:王维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地方知识  文化生态 
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和说明,并介绍了本文所所用材料、研究方法、调查地点和调查对象。第一章在于呈现长汀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以及长汀当地民众自己对于山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体系,文中,详细列举并解释了各类山歌的概念、涵义和演唱内容。 第二部分,包括本文第二、三、四章。第二章和第三章从历时性角度分析从传统到现代,长汀客家山歌文化生态和演唱空间所发生的变化。指出:传统时期,长汀当地多山的自然环境、传统劳作方式——砍柴、挑担和做土纸,与传统婚姻家庭关系构成长汀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此时,“山歌只能山里唱”,它的演唱空间被严格的限制在远离城镇和村庄的山野间。1949年后,随着各项新的经济、文化、教育和婚姻政策在全国普遍实施,传统时期长汀客家山歌与文化生态结成的生态链条出现断裂,此时,山歌演唱空间并未改变。在20世纪末,随着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长汀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他们打破“山歌只能山里唱”的传统观念,山歌演唱开始在大庭广众的公园中进行。第四章使用表演理论,以长汀城关龙潭公园山歌场为调查点,将山歌演唱置入具体的演唱语境,在唱山歌的现场理解歌手与歌手之间的选择、歌手与听众的互动以及歌手自身需要突破的束缚三个问题。 第三部分,包括本文第五、六两章。该部分主要从共时性角度分析长汀客家山歌的地方知识体系。第五章详细地分析和解释长汀当地人有关山歌演唱的地方性语汇,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汀客家山歌演唱的套路、山歌的情感主题以及歌手演唱优劣的评价标准。并按照这套地方性知识体系,对目前长汀两代山歌手的演唱技巧进行对比。第六章则重点在于分析优秀的山歌手成长的过程,指出:山歌手是在具有山歌演唱传统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经过从小耳濡目染,有意识的参与山歌演唱,发挥个人才华,通过不断地听、记、想、唱等山歌实践,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山歌手。 第四部分为结语和余论。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思考长汀客家山歌的传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