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族群互动视野下清初东山客家社会的文献与田野考察
-
作者:苏东来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北直径40公里,东西约25公里;"东山"之名最早出现于清初广东客家移民大
-
每年投1000万保护客家围屋
-
作者:池锦黎田飞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崇林世居总面积13824平方米,已有200多年历史。南都记者田飞摄
南都讯 记者池锦黎南都记者近日从惠州市文广新局了解到,为保护客家围屋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从今年起惠阳区政府每年将至少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客家围屋的抢救、修缮和保护。
围屋修缮后重放光彩
近年来,惠阳区按照“修旧如
-
“谢谢你们圆了我们的梦” ——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按照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的工作安排,6月22日,我和市台办的同志前往机场,迎接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国民党中评会委员刘碧良先生。下午4:40,飞机依时到达,接到了刘碧良先生。在前往酒店的途中,我们与刘碧良先生聊了起来,得知他是第一次来梅州,于是我就问刘碧良先生的祖籍地在哪里
-
元宵前夜田园偷菜故意找“骂” 相传元宵“偷青”会带来好运气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习俗———“偷青” 谢颖 孙振鸿 摄
羊城晚报东莞讯记者林晓芸、陈湘芹,通讯员杨惠光、区馨尹报道:吃汤圆、赏烟花、逛花灯……不少年轻人对这些元宵节的传统节目已难有激情,而东莞凤岗、樟木头等地的客家人却怀念过去元宵前夜偷菜找“骂”的习俗。据说,元宵前夜结伴去别人家地里偷菜的客家人,还企盼在偷菜时
-
梅县客家村镇银行庆祝开业一周年 发扬成绩更好服务三农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黄佳丰通讯员邓竞辉实习生陈古妤)昨日,梅县客家村镇银行举行开业一周年暨新系统上线庆典活动,副市长叶胜坤出席庆典并讲话。
据了解,梅县客家村镇银行自去年11月3日正式开业运营至今,共拥有总行营业部、仲元支行、畲江支行等三个营业机构,已实现各项存款余额2.3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8亿元,累
-
客家古村银杏熟了
-
作者:俞祥波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0月初,驱车40余公里,到宁化水茜乡下傅村,看山看梯田,看古银杏树。
这里共有8颗古银杏树,当地人称“一公七母”,垅里4颗,山上3颗,棵棵枝繁叶茂。最大的一棵要三四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虬枝逸出,几棵孳生的小银杏树紧紧依傍。村里的孩子们常常围拢在树下嬉戏。
没有人知道这些树的确切年龄。村里人介
-
客家妹12年独撑一个家
-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她把自己当做“铁人”。每天早上6点起床,做饭,帮不能动弹的丈夫按摩,照顾好儿子和年迈的公婆,不管刮风下雨,扛着锄头就出门;天黑了,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又开始为丈夫忙活。
近日,龙岩长汀县铁长乡党委、政府表彰“十大模范家庭”,陈六金一家荣获“孝老爱亲模范家庭”称号。
每天起早摸黑
陈六金
-
明清宗祠忆花嫁 古树清溪叹流年
-
作者:池锦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村口修建的一座聚贤亭,不远处便是村里的老屋。
八十多岁的阿婆在董氏宗祠内讲述家族的过去。
村里有不少登记在案的古树。
日头一出半天高,
看牛阿姐好转朝,
若然转去无朝食,
番薯芋仔拿两条。
———社溪村老者开口唱客家山歌
小档案
名称:社溪村
地点:
-
游风情园 过客家文化年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海兰记者肖荣祯
本报讯记者2月1日获悉,由赣州五龙客家风情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中国赣州网联合主办的“游五龙客家风情园,品赣南客家文化年”迎新春文化活动将于2月4日(正月初二)在赣州五龙客家
上页
1
2
3
...
5
6
7
...
60
61
6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