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 礼俗 民居:赣县东河戏的阐释语境
-
作者:燕录音 汤光华
期号:第4期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河戏 家族 民俗 民居 艺术音乐 礼俗 白鹭 文化地理 客家文化 渊源关系
-
描述:本文从音乐与人文环境关系的角度来阐述东河戏的文化地理及与家族、民俗、民居的渊源关系,从文化解释的角度对东河戏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
广东客家人移居广西玉林的历史溯源与家族观念考察:以桂东南一
-
作者:项萌 邓敏
期号:第9期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族 集体记忆 客家 广西
-
描述:体现了客家族群在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脉络下的再生和创新的社会文化过程,祖先传说与祭祀仪式为村落社会认同提供了深层基础,使家族成员的血缘联系和家族观念得到强化,重要的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也由此得以传承。
-
「戴拾和」家族视觉识别设计创作报告
-
作者:戴京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戴拾和家族 视觉识别 客家文化
-
描述:脈絡,將家族文化與精神內涵透過視覺符碼的轉換,以象徵形式體現出識別與形象,並利用新架構的視覺識別設計,喚起新舊世代宗親家族成員的重視,讓家族成員能深入了解「生於斯、長於斯、祭於斯」的家族文化意涵,增加宗親的認同感,並闡揚客家文化、推廣珍貴的客家文化資產。 由於近年來政府大力推行多元化的族群政策,提升客家文化的創新價值,協助客家保存傳統文化,建設客家庄特有的文化風貌,以上皆需要透過有系統的視覺識別設計與規劃,才能建立出各地區客家庄不同的視覺識別且獨特的文化意涵,達到傳承文化歷史的使命。同時藉由本創作報告亦可提供國內各姓氏家族宗親及相關組織,對各姓氏家族的文化建構視覺傳承基礎資料盡一份心力。關鍵字:戴拾和家族、視覺識別、客家文化
-
04-04-闪客家族-博客基础-编写日志-小曾教学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视频 关键词: 04 04 闪客家族 博客基础 编写日志 小曾教学
-
描述:04-04-闪客家族-博客基础-编写日志-小曾教学
-
经济文化意义上的政治表述:由谢重光的畲族概念所引发的思考
-
作者:汤韵旋 周典恩
期号:第15期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族 经济文化 政治表述
-
描述:文章首先从畲族概念的产生及其族体构成的划分两方面入手,解析近代的畲族其实是另类的聚拢,是人为建构的结果,随后将畲族的经济文化特征与瑶、苗和客家的情形作一比较,揭示出谢重光畲族定义的片面性,并由此进一步对民族的意涵进行反思,认为近代的民族概念本质上是经济文化意义上的政治表述。
-
认表亲:赣南畲族拓展“社会圈子”的实践
-
作者:蓝希瑜
期号:第1期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畲族 “认表亲” 拟制亲属关系 “社会圈子”
-
描述:"认表亲"是赣南畲族的一民俗事象,究其本质它是赣南畲人扩展"社会圈子"的实践,更是"小姓"畲人的一种社会适用策略。通过认表亲,畲人与"非亲非戚"的陌生世界建构起一种基于血亲和姻亲的拟制亲属关系,与他群建立起"亲属般"的族群关系。
-
客家与畲族关系再认识——闽西武平县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
-
作者:刘大可
期号:第12期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畲族 关系
-
描述:客家与畲族的关系前人有过不少探讨。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法,从村落地名与姓氏、祖先崇拜、神明崇拜,以及其他习俗等方面,钩沉史迹源流、口传文化,藉此查找线索,进一步探寻客家与畲族的关系,以期得出新的认识。
-
山羊隔畲族“山客话”与客家话的历史关系
-
作者:林清书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族 “山客话” 客家话 汉语方言 闽西
-
描述:山羊隔畲族“山客话”,在语言性质上是汉语方言,与客家话有极大的相似度,但是,山客话也有自己的身份标记.畲族“山客话”与客家话的关系非常复杂,与历史来源、生活地域和民族迁移、语言接触都有关系.
-
影响明清时期畲民家族化及其族规的三个重要因素
-
作者:赖艳华
期号:第4期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民 家族化 族规 影响因素
-
描述:畲民家族化的形成是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畲民伴随战争和生存需要辗转迁徙,在与汉族特别是客家民系的冲突与交融中,其家族化及族规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受到畲民转战游耕迁徙、畲族母权特色、强势汉文化包围等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
粤北畲族传统民俗文化嬗变研究:以广东省南雄市高峰村为例
-
作者:雷祖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畲族 客家 民俗文化嬗变
-
描述:民俗文化的田野调查来研究畲族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嬗变,进而探讨畲族如何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文章的选题来源、关于畲族与客家文化的互动,畲族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如何传承和发展畲族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综述。 第一章叙述高峰村的概况,包括南雄畲族的概况,高峰村畲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调查以及高峰村畲族的现状。 第二章以高峰村畲族为例,从物质文化、人生仪礼、民俗信仰、民俗节日等多层次对高峰村畲族的民俗文化的嬗变进行分析,辨别有哪些畲族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已经发生了改变,哪些是属于畲族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的遗留,并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发生嬗变的原因和特点等深层次对其进行分析。 第三章从高峰村畲族所处的现实出发,对当地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对高峰村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意见。 最后是文章的结束语。本文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濒临消失,民族之间的趋同性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高峰村畲族并不是完全丢失了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而是在和客家不断地交往中,虽然学习了一些客家的文化,但是仍保留有本民族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在畲族与客家杂居的地区,应关注畲族的古老文化的遗留,构建畲客平等关系,促进畲客文化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