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鹃声声为客家 ——记《客家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工作对于李慧鹃而言,就是一剂治病的良药。
本报记者曾秋玲
她来自内蒙古大草原,到深圳寻梦,从此结缘客家;她又来到客都梅州,担任了《客家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她虽然不是客家人,却像杜鹃啼血一样宣传客家文化;她身患肺癌,却把工作当成治病的良药,时时牵挂着她的《客家人》杂志……
-
“纵有成就,全是客家乡亲成全”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吴伯雄题写的贺词
郑钢坚演出照。(郑丽萍摄)
本报记者李少凤
曾在国家大剧院和中国国际合唱节上亮相的大型客家山歌主题交响曲音乐会《交响山歌·客家新韵》,6月11日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唱响。这种将
-
大胆展示才艺 传播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朱庆强通讯员王裕发
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即将开幕,梅城以及各县(市、区)的“文化大餐”正等待着与大家一起分享。您或许是青春动感的“街舞达人”,或是歌声优美动听的“麦霸”,抑或是擅长山歌对唱、杯花舞蹈的文艺爱好者……在客家文化艺术节期间,身怀各种文艺绝技的您,会主动登上晚会的舞台,一
-
“客家文化的自觉性让我感动”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摄制组在大埔深入到陶瓷生产车间采访。(照片由丘佳纳提供)
●本报记者李少凤通讯员林文昌
8月27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华人世界”栏目百集大型系列节目《客家足迹行》摄制组一行来到梅州,对我市各县(市、区)的建筑、饮食、民俗活动以及杰出乡贤等具有鲜明客家文化特色的项目和人物等进行深入采
-
两岸客家文学同根同种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文系教授、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在国内
-
平远首届程旼文化节载五福耀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广东省评定的“南粤先贤”程旼,是客家人文鼻祖。这已是众人皆知。然而,经考证得出的“1600多年前程从中原带来‘福’文化落户平远”的历史结论,却鲜为人知。1600多年前,程旼从中原南迁到平远带来“福”文化,造福一方,为百姓谋福利,从此平远亦称“福地”。程旼·福文化造“福”客家文化的故事,恒久隽永。今
-
让客家古村落成为世界客都的又一标杆 ——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曹利祥为梅州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献计献策。(钟小丰摄)
●本报记者罗娟娟钟小丰
人物简介:曹利祥,男,1956年9月出生,广东大埔人。现任中共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长期从事出版、文艺管理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在全国古村落工作经验交流会既第二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
-
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在接受专访时指出客家山歌也是中国民歌——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阎维文在阴那山前留影。(高讯摄)
●本报记者李少凤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杆儿壮……”一首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小白杨》让大家想起了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他那纯正透亮的音色、宽广如海的音域、流畅如泉的声音、淳朴真挚的情感,征服了许许多多的观众。23日至24日,阎维文带队来梅
-
客家人的过年风俗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炒粉皮、结米糖、炸豆腐,以及购买鸡鸭鱼肉、香烛爆竹之类。此外还少不了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
客家人在除夕前一天,都会用大木甑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