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975)
期刊(1622)
图书(337)
学位论文(320)
视频(124)
会议论文(23)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975)
期刊 (1622)
图书 (337)
学位论文 (320)
视频 (124)
会议论文 (23)
图片 (2)
按年份分组
2015(136)
2014(2222)
2013(566)
2012(590)
2011(564)
2010(444)
2008(242)
2005(33)
2004(36)
1999(6)
按来源分组
其它(647)
客家研究辑刊(113)
赣州晚报(69)
方言(13)
旅游(7)
大江周刊(焦点)(2)
黄金时代(学生族)(2)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中国新闻周刊(1)
新青年(1)
赣南客家饮食文化:如何成为旅游市场新热点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任仕兰吴迪 美食是旅途中必不可少的。自《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旅游和“吃”文化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探讨的热门话题。美食或将成为今后旅游市场新的热点。那么,让我们关注的是—— 现状: 赣南客家菜让游客流连忘返 “食、住、行、游、购、娱”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其中“食”是第一位的。
逐渐被淡忘的客家农机具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辘轴 蓑衣和笠麻 龙骨车 墙筛板和扬蹄 水碓 石磨 [农事] 提要:一之计在于春。元宵过后年味渐淡,客家地区勤劳的农人又要开始操心春耕了。在上世纪七十代以前很常见的客家农家生产生活器械,
“客家文化的自觉性让我感动”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摄制组在大埔深入到陶瓷生产车间采访。(照片由丘佳纳提供) ●本报记者李少凤通讯员林文昌 8月27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华人世界”栏目百集大型系列节目《客家足迹行》摄制组一行来到梅州,对我市各县(市、区)的建筑、饮食、民俗活动以及杰出乡贤等具有鲜明客家文化特色的项目和人物等进行深入采
客家文学创作,梅州有许多好的资源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人物简介: 何建明:江苏省苏州市人。全国劳动模范。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2012当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新时期最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七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三获鲁迅文学奖、五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已出版报告文学作品50余部(篇)
古镇遗韵—— 洛带客家之民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四川洛带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区——成都“东山客家”的中心。学界认为,洛带是中国内陆“最后的客家王国”,是弥足珍贵的“客家方言岛”。我想,热闹喜庆的新春民俗,也还是那么俗尚风雅地传承着汉家正脉的唐宋遗韵吗? 城隍会客家人的春月盛会 从遥远的岭南等地来到成都以东的这片
傩公·傩婆述闽西北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反映闽西北客家文化的长篇小说《傩公·傩婆》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福建武夷山大源村是泰宁古傩起源的地方,小说《傩公·傩婆》以大源村古傩的守望与传承为背景,以客家民俗文化为经,以闽西北旅游为纬,以感情为轴,充分展现了民俗、旅游,亲情、爱情等。 【侨报讯】童杨先生关于闽西北客家古傩文化的长篇小说《傩公
十番锣鼓生“声”不息的客家艺术
作者:曾凤清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曾凤清 文/图 [核心阅读]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晚风轻拂下,龙津河水荡漾起阵阵涟漪,也将河畔悠扬丝弦、欢庆鼓点的韵律送进小城居民的耳中。 在清流县龙津河畔的九龙广场,清流县客家十番锣鼓民乐研究会每周一、三、五晚都会集合排练。观赏客家十番锣鼓表演,已成为山城居民傍晚闲暇的
灵台山:欢迎客家乡亲的深情拥抱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苏诗苗 邓文桂/文 陈汝辉/图 出清流县城,往西北方前行,林木掩映间,现出一座高座的铜佛像。外来客人问主人:“那是哪尊佛像?”主人必答:“那是定光佛像。”若再问:“是哪座山?”再答:“灵台山。” 灵台山,清流县长校镇内,位于客家人聚居地宁化、连城、长汀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被称作“
客家山水、古城、土楼都说“我爱你”七夕牵手会“客家好爱你”
作者:林静娴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石门湖风光 汀州古城 培田古民居 “客家好爱你”2012海峡两岸七夕牵手会活动即将启动了,据主办方之一的台湾《民众日报》工作人员介绍,来自高雄、屏东、苗栗、新竹
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在接受专访时指出客家山歌也是中国民歌——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阎维文在阴那山前留影。(高讯摄) ●本报记者李少凤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杆儿壮……”一首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小白杨》让大家想起了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他那纯正透亮的音色、宽广如海的音域、流畅如泉的声音、淳朴真挚的情感,征服了许许多多的观众。23日至24日,阎维文带队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