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401)
期刊(574)
学位论文(205)
视频(94)
图书(74)
会议论文(16)
人物(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401)
期刊 (574)
学位论文 (205)
视频 (94)
图书 (74)
会议论文 (16)
人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5(95)
2014(936)
2013(477)
2012(472)
2011(450)
2010(364)
2008(155)
2007(112)
2002(9)
1999(6)
按来源分组
其它(326)
客家(5)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3)
小城镇建设(2)
党员文摘(1)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
华夏文学(1)
中外企业文化(品牌)(1)
客家水磨豆腐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资料图片) 王春芝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冬天,和祖母一起做豆腐的情形。豆子,是祖母提前两天就发泡好的,已经胀得很大。我和祖母把支撑石磨的豆腐架子抬来,放在厅堂中央,放上石磨。在石磨下面,放一个大大的簸篮。在屋顶上垂下一条绳子,套住推动石磨的T型磨棍。祖母拿个高脚板凳,一只手把勺,往石磨眼里灌泡
会水楼近期动工修复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魏石光 赖晓彤)今后几年时间里,惠阳拟对会龙楼、碧滟楼、会水楼、邓承修故居等一批客家围屋进行修复,其中会水楼完成了首期工程招投标工作,计划近期动工修复。这是记者日前从惠阳区文广新局政风行风社会监督员座谈会上了解到的。 据悉,惠阳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客家围屋的保
把握机遇,大力发展水文化
作者:张俊 韩晶  期号:第16期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利  水利行业  水文化  精神财富 
描述:在全球重视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在党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号召下,海内外重视水文化建设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可喜局面。国内如都江堰文化、汉水文化、淮河文化、客家水文化等像雨后春笋般兴起。因而把握水利大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水文化成为当前水利发展的首要任务。
举世无双的客家英式楼 ——广西博白太平坡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举世无双的客家英式楼,位于广西博白县城东南4公里处的城厢镇大良村,始建于1912年。楼分为4层,底层为楼,四周有护河,二、三层各设5室,四层设3室。每层四周都有走廊相通,廊外南北各设11个拱门,东西各设5个拱门,二楼南北向各设1座吊桥,供人进出。每当夜幕降临或遇紧急情况,就把吊桥吊起
客家美食“浸包”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周宗胜 文/图 连城县姑田镇客家美食之一的“浸包”,因煮熟后浮在汤水上部不沉而得名。 浸包的加工原料,是农家自己种植的木薯淀粉、蕉芋淀粉和芋子。制作浸包的用料,应根据需要量灵活掌握。以5斤
萬綠河源 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河源是純客家地區,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而是河源最大的特色資源,客家文化是河源旅遊的靈魂。「萬綠河源.客家鄉」主題推介涵蓋了河源一流的生態環境、深厚的客家文化和豐富的資源及產品,非常切合河源
风水与宗族:兴国三僚风水世家的历史与文化
作者:叶金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僚村  客家  宗族  风水  关系 
描述:被视为封建迷信受到批判。新中国成立后,风水与宗族都被列为整治清除的对象。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政权直接触入社会各个角落,风水与宗族经过历次社会运动洗礼,外形几乎销声匿迹,内核却在绵延,成为两股暗流潜伏在中国广大农村。20世纪80年代后风水与宗族两股暗流重涌地面。对于风水及宗族意识的复兴,学术界认识不一,或褒或贬。正确认识传统社会里宗族与风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作用、影响,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探寻农民的真实生活、促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位于赣南客家地区的兴国县三僚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又著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论文在掌握地方志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家谱材料,以实地研究为主,结合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曾、廖两个风水世家兴起于三僚。曾姓是由曾文辿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从于都崇贤里迁兴国衣锦乡三僚开基;廖姓分两次迁来三僚,第一次约于唐末五代初明公从宁都中坝迁入,第二次约在北宋中期邦公从宁都怀德乡胡坊村迁入;唐末至明初,两姓处于初迁安定调整时期,人口发展缓慢,经济实力、社会地位都在当地处于弱势;从明初到清末,两姓处于迅猛发展阶段,相继进入了宗族的鼎盛时期;民国至今,两姓处于强势持衡阶段。在唐、宋、元时期杨筠松、曾文辿及廖瑀三祖师为三僚风水的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的基础上,以三僚风水为代表的江西形势派风水开始兴盛起来;明清时期三僚风水开始走向皇室,走遍民间各地,江西形势派风水在中国风水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民国之后三僚风水几次起伏,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又兴盛起来。三僚风水术兴盛是有诸多原因的,其对曾氏、廖氏两个宗族的生存条件、社会关系、宗族组织、神明信仰各方面都产了重大影响;三僚的神明崇拜、民居建筑、民间艺能都留有深刻的风水文化烙印,彰显了客家文化的特色。
全文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在描述性研究中,以较翔实的资料(包括正史、地方志、族谱、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分三个大的历史时期简明地讲述了三僚曾、廖宗族的社会变迁过程及三僚风水的发展史。其二,解释性研究中,将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起来,不但突出宏观因素如当时整个大的社会背景的作用,而且彰显出微观因素如宗族内部精英人物(主要是风水师)的作用。
《罗盘经》:地理先生的风水之术
作者:吴岚冲  期号:第3期 来源:大众DV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同时,本片第一次细腻真实地再现了闽西地区的地理先生这个极其特殊而又神秘的人群,把一个地理先生还原为一个普通的个体,记录了他的私人情感、风水经验和生活经历。
洛水文学审美研究
作者:陈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洛水文学  洛神形象  洛水意象 
描述:环,洛水成了“君权神授”的祥瑞之兆,此典故的反复运用,使洛水在唐宋诗词中成为一个意义固定的意象,暗含着皇权稳固、天下太平的蕴义。另一方面,因《洛神赋》而名声大噪的洛神,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形象。洛神在萌芽期只是一个没有自我的符号,被任意塑造和想象,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在《洛神赋》里,洛神的形象丰满了起来,填补了洛神无故事情节的空白,使洛神神话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对以后的洛水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洛神形象的演绎期,“感甄说”被广为接受,洛神形象就朝着现实化、凡人化的方向发展,具有了更多的爱恨情仇。另外她和曹植的关系也是被凸显的重点。《洛水悲》是用戏剧的形式来演绎洛神爱情故事的成功之作,由于戏剧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而被注入了些新的因子,更加强化人物的心理、语言和动作,大段的独白和对白成了揭示人物内心的有力手段,具有戏剧性。《聊斋志异·甄后》借用小说的形式,另辟蹊径,记述了甄后因不忍刘祯因她获罪而来到人间以身许之的故事,这里的甄后洒脱不羁、个性独立、不为情所困,打破了洛神以往钟情于曹植的樊篱,而有了新的意义。洛水文学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话语方面的载体,创造了文学神话的典范,它能唤起华夏子孙的民族记忆,找到情感认同,它所体现的河洛文化根的特性,对客家文化和闽台文化都有深远影响,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客家席传承300余年
作者:余剑 陈良平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仪陇客家人过端午节以吃包子为主 提要:客家席摆台颇有讲究,撤台繁而有序。四方桌上居中一品碗,周边八碗,摆成梅花形;撤台撤边不撤中;走菜走左不走右;开席吃菜先喝汤;敬酒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