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时期赣南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与生态环境的变迁探析
-
作者:李晓方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推广种植 经济作物 赣南地区 生态环境 明清时期 变迁 区域经济
-
描述:明清时期,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伴随着闽粤移民推广到了赣南地区。对这一历史现象,学界有所关注,但多集中在它对区域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上,而普遍忽视了其消极影响。有基于此,本文拟就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及赣南生态环境的变迁关系试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
基于城市化的梅州市域空间结构重组探讨
-
作者:刘德良 李坤新
期号:第7期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化 空间结构重组 梅州市
-
描述:空间结构重组问题.以期对探讨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现实意义.
-
赣南客家婚俗之中西文化融合研究
-
作者:叶楠
期号:第12期
来源:首都教育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传统婚俗 中西融合
-
描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意识的更新,赣南客家人的婚姻习俗除了恪守自己的中原传统外,不断地受到现代文明、西方文明的影响,使整个婚姻文化呈现出中西合璧、丰富多彩的新局面。
-
试论客家民间社会保障:以众会为例
-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3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间社会保障制度 众会 国家权威 民间团体 社会风险 宗教社会 军事型 经济互助型
-
描述:。长期以来,仓储制度、宗族、会馆一直是社会经济史学界的研究重点,并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而客家地区普遍存在的众会这一民间社会组织却较少人关注。客家社会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原因造就的“边缘性”社会特征,使得
-
明清之际福建客家经济发展与经济观念:以李世熊的《钱神志》为
-
作者:张侃 李雪华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近年来学界对客家研究的突破是多方面的,王东先生曾在《客家学导论》中一个概括:全面而又系统地研究客家民系的源流、社会经济、语言习俗、心理情感、民系意识等发生、发展及其演进过程,揭示这一民系的发展规律及其未来趋
-
客家民性之探
-
作者:邱远
期号:第1期
来源: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特质 民性 两面性 响应
-
描述:客家人具有客性、山性、祖性、土性和神性等五大特质,源于此,生发出客家民性的五种精神气和对应的五大缺陷,指出客家民性之美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民性之痛正是导致客家地区长期经济落后、生活贫困和社会建设滞后的根本原因,必须加以正视和克服。
-
从“贼巢”到“邹鲁乡”:明末清初粤东大埔县白堠乡村社会变迁
-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贼巢 科举 文化之乡 社会变迁
-
描述:明末清初的粤东地方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文章以大埔县百堠村为个案,具体探讨该村在由“贼巢”到“邹鲁乡”的变迁过程中,乡绅阶层的产生及其对地方社会变迁的影响和作用。对于认识粤东地方社会转型的细节和内在机制,理解客家传统社会,这有着重要意义。
-
宋元汀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
-
作者:靳阳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学 北宋时期 客家文化 畲民汉化
-
描述:、经济与社会变化的具体内容。 本文认为,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原与福建的交通路线对历代南迁入闽移民活动的基本方向与走势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南迁入闽的北方汉人基本从闽北进入福建。闽西始终处于国家权力扩展
-
生态文明视角下闽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
-
作者:王连芳
期号:第1期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保护 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闽西
-
描述:源,虽然闽西的红色文化资源相对较丰富,但发展却相对较为薄弱,甚至在经济发展中并没有重视对这些资源的保护,红色资源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因此,把红色文化资源与传统客家文化和天赋的自然资源结合到一起作为促进闽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和策略,未尝不是一种值得探寻的社会发展途径。
-
赣南围屋的经济思想浅析
-
作者:赖施成 罗丽萍
期号:第36期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围屋 经济思想 价值利用
-
描述:赣南围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象征,它的出现与存继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从其建造、功能发挥、维修保护无不体现出客家人朴素的经济思想。认真理清围屋与客家人经济思想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并指导围屋的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