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民系形地域之我见
-
作者:胡希张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祖地 汀洲地区 珠玑巷 形成过程 稳定性 客家民系 石壁 石城 赣州地区 地域
-
描述:本文阐释了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不同地域的历史作用,从而指出了不同时期的“客都”所在地,力图客观地论证客家民系形成的历程。
-
客家民系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与作用
-
作者:罗英祥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刀耕火种 科学致富 启蒙教育 武力救国
-
描述:南迁汉人几经周折定居闽粤赣边区 ,在融合当地土著后 ,形成了客家民系。该民系形成后 ,对边区的山地开发、传播先进的汉文化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 ;客家人具有强烈的爱国心 ,在推动中国历史 (尤其是近代历史 )前进方面起了先锋作用。因此 ,客家民系在中国历史上享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
客家民系在中华民族的地位与作用
-
作者:罗英祥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文化传播 启蒙教育 客家民系 边区山地开发 中华民族 爱国精神 历史地位 民族史
-
描述:南迁汉人几经财折定居闽奥赣边区,在融合当地土著后,形成了客家民系,该民系形成后,对边区的山地开发,传播行进的汉文化方面,发押了积极作用,客家人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在推动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历史)前进方面起了先锋作用,因此,客家民系在中国历史上享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
客家民俗的象征意义分析
-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俗 象征意义 隐喻象征 谐音象征 还原象征
-
描述:本文试以客家民俗为考察对象,从象征意义这一角度入手,重点分析它与文化、民俗的关系及其在民俗 的表现形式,对客家民俗事象的意义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客客民俗存在隐喻象征,谐音象征等。通过这些民俗的象征意义分析,促进我们对客家民俗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并求得此类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路。
-
客家民系在畲汉人民联合抗元斗争中发展壮大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畲族 联合抗元
-
描述:文章认为 ,元朝建立以后 ,由于畲族与客家人同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南人”,现实的处境使得他们在抗元的斗争中最为英勇壮烈。在联合抗元中 ,客家民系得到了发展与壮大。
-
英语和客家话礼貌的语用与文化介值取向比较研究
-
作者:张晓娟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语言 礼貌 语用 文化价值差异
-
描述:本文运用Leech的礼貌原则与顾曰国的礼貌准则,对英语、客家语礼貌语用与文化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英汉在文化上的差异。
-
方言词的来源分类初探——以客家方言为例
-
作者:缪九花 温昌衍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词 来源 分类 客家方言
-
描述:过程以及方言与通语、周边方言、民族语甚至外国语的亲疏远近的关系。文章以客家方言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
-
近代西方教会在粤东客家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述略
-
作者:韩小林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教会 天主教 基督教 粤东客家地区
-
描述:做出了贡献。西方传教士又把粤东地区的客家文化传入西方各国,在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了解方面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
略论生态建筑与客家民居生态特色
-
作者:王强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 建筑 实践 民居 特色
-
描述:本文力图从现代生态观出发 ,论述生态建筑产生发展的背景 ,并以“三论”简介其丰富的内涵 ,从建筑领域、建筑科技、建筑消费等来阐释其实践意义。该文又在较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客家民居——“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多功能多用途”等生态特色
-
论闽粤赣边客家区域旅游合作
-
作者:闫兴亚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粤赣边 客家文化 区域旅游合作
-
描述:闽粤赣边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客家文化”.该区共打“客家文化”旅游牌,走区域旅游合作的道路,其中包括在旅游业、旅游行政单位、旅游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将会促进该区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