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山歌穿上“交响外衣”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小资料 郑钢坚:成名在梅州,发展在深圳。曾以一曲《梅花香里望郎来》唱红南粤大地,荣膺广东省“百花奖”、“梅花奖”,有“客家山歌皇后”的美誉,多次在香港、台湾、东南亚及欧美华人社区演唱客家山歌。现任罗湖区文联主席。 2008年2月17日,宝安区石岩街道办组织市、区、街道三级民间文化遗产专家,对客家山歌
-
解码客家千年血脉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宁化记者站 刘才恒 张林勇 文/图
12月16日11时,记者打开MSN,在线采访宁化老乡――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究员孙朝辉,此刻,美国东部时间已是晚上10时。
半个月前,也就是12月2日,孙朝辉来到客家祖地宁化石壁村,和省、市、县客联会相关负责人共同启动彩球,正式启动
-
客家功夫舞麒麟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竹林寺弟子在表演螳螂拳。
在坪山,黄耀华师傅的大旗舞到哪里,哪里就有精彩的舞麒麟表演。
舞麒麟是客家传统民间文化。在龙岗区坪山,练习螳螂拳的竹林寺传人必练舞麒麟,以增强功力。坪山正将舞麒麟和螳螂拳作为一个项目,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杆金黄镶黑边的三角大旗迎风飘舞。在大旗下,唢呐、锣鼓
-
海外客家文化传承现危机 客家方言在消亡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福建龙岩的客家土楼。
客家围屋第一村南口侨乡村。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播与传承出现了危机。”11月29日,第23届世客会“客源天下与天下客家”国际研讨会上汇聚了世界各地约160名研究者,小组讨论中,有学者惊呼,客家文化海外传播“濒危”。
“海外客属华侨的生存
-
新会客家人的幸福生活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新会区大泽镇天和村外景。仅存的泥砖屋尤显珍贵,成为客家村的象征。
周运娇见证了客家村的沧桑巨变
外来媳妇中的佼佼者——李兴琼正在劳作
【天下客】
有句俗语说 ,有泥砖屋的地方就有客家人。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天和村、同和村、会城绿护屏村都有很多客家人建造的泥砖屋,可以
-
稻作与客家文化培育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廖开顺
稻作――水稻生产活动,是人类物质文明跨越式进步的结果,并且,由稻作而产生稻作文化。稻作文化是由于稻作生产而生发出来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诸多方面。客家先民从北方迁徙到南方赣闽粤边地,由旱作转换为稻作,其文化的培育与形成无不与稻作有关。
客家精神在早期的稻作生产中形成
客家先
-
客家围屋凉帽登上文艺舞台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凉帽走上舞台。
周春庭(左一)指导演员排练。
惠阳客家文化艺术团演员表演 《围屋恋歌》。(翻拍) 本组图片 (除署名外)本报记者魏云鹤摄
演员们排练小品《山村小诊所》。
围屋、古井;娘酒、凉帽;梅菜、荔枝……这些惠州人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经过艺术手法的挖掘和包装,全都搬上了文艺舞台,升华为
-
客家土楼人家的幸福时光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刘永良
倚山偎翠,方圆错落,似古堡巍峨苍朴,如现代体育馆气势恢弘,像地下冒出的“蘑菇”绚丽多彩,赛从天而降的“飞碟”壮观神奇……这就是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
耳边响起兔年迎新的鞭炮声,人们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一年前终生那难忘的时光。
2010年2月13日,正是农历大年三
-
客家民间信仰与稻作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宁 娟
“石壁地区”是指以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为中心的闽西与赣南交界的一带地区(以下简称“石壁”)。石壁客家民间信仰在闽赣粤客家原生地民间信仰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民间习俗和信仰产生、形成、流传、改变或消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物质生产活动具有最重要的影响。作为以稻作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客家,
-
客家凉帽绝活尚在前景堪忧
-
作者:梁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若在上个世纪50年代走进布吉甘坑村,你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观所倾倒——一家老小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初入学堂的孩子,无不秉着一手制作客家凉帽的手艺。从乾隆年代开始的200多年间,凉帽手艺的传承就如同村后的那片单竹林一样连绵不断、枝繁叶茂;就如同当地流传的一首客家山歌所唱:“围屋方方呀凉帽圆,哥想阿妹呀心似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