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634)
期刊(1970)
图书(300)
视频(231)
学位论文(208)
会议论文(39)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634)
期刊 (1970)
图书 (300)
视频 (231)
学位论文 (208)
会议论文 (39)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233)
2014(2493)
2013(500)
2012(547)
2011(496)
2009(209)
2008(229)
2007(103)
2004(25)
按来源分组
其它(495)
嘉应学院学报(37)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7)
方言(20)
广东科技(5)
兰台世界(4)
老友(3)
长寿(1)
肿瘤杂志(1)
广东佛教(1)
■专访中山大学副校长、台湾研究所所长陈春声认为,客家文化是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专访 中山大学副校长、台湾研究所所长陈春声认为, 客家文化是粤台交流重要纽带 特别要鼓励两地青年 多融入日常性交流 粤台两地的独特客家情缘对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促进粤台两地未来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中,怎样发挥这种独有的文化渊源优势?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在粤台客家文化方面有着
客家文化与休闲健身共舞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晓剑远平记者任继众见习记者廖福玲 赣南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但是,你知道多少客家名人呢? 百年古树,十里樱花,名人塑像,长廊花灯。徜徉或健身在这风景如画的境地里将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而在赣南客家名人公园里,你就可以找到这些答案了。 赣南客家名人公园位于赣县城南贡江北岸,占地360亩,总投资1.2亿元
“牧牛人”刘济荣的客家情怀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荔乡水秀》 刘济荣 各种品种的牛工艺品有100多件。 “生在牛村认牛命,只识画牛不吹牛” 岭南“牧牛人”刘济荣素来低调,朋友说他“太老实”,淡泊名利、不会炒作,可在本报近期发起的艺术扶贫慈善义捐活动中,这位自称“生在牛村认牛命,只识画牛不吹牛”的“睇牛仔”却一口气完成了2.45米×1
石壁寻根与客家族群研究中的血缘观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廖开顺 地处闽赣交界处的石壁地区(今宁化县石壁镇及其周边地区)是孕育客家族群的最重要地区,因而被誉为“客家祖地”。在20世纪后叶的世界客家族群认同运动中,石壁成为海内外客家寻根谒祖的朝圣地。笔者曾在多篇论文中提出客家“寻根”首先是血缘寻根的观点(但笔者并不否认客家寻根同时是文化寻根,而且是更重要
客家老人每年做万余顶凉帽惠阳区文化馆欲将客家凉帽申报非遗项目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给凉帽刷上桐油并晒干。 ▲朱冠玉给凉帽缝上边布。 ▲用竹篾织帽笪。 ▲客家凉帽成品。 ▲惠阳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了解凉帽制作过程。 客家妇女戴上凉帽。 本报采集 若是外地人来到惠阳,一定会被客家凉帽所吸
客属侨民第三代不会客家话,会馆变成“老人汇”,新移民不愿“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播与传承出现了危机。”11月29日,第23届世客会“客源天下与天下客家”国际研讨会上汇聚了世界各地约160名研究者,小组讨论中,有学者惊呼,客家文化海外传播“濒危”。 “海外客属华侨的生存环境已经完全不同,很多老华侨确实以客家人的身份影响了世界,但第二三
新客家在惠州过年形式不同心情一样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来自重庆的刘芳新年搬进新家,高兴地添置了不少年货。本报记者侯县军 摄 编者按 “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传统佳节到来之际更能体现出来。虎年到,许多外来工、来惠工作白领老外等新客家,选择与惠州的老客家一起,在这里过大年。其实
邓炳昌:十年坚守客家围屋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结束在海南上山下乡生活的老三届知青邓炳昌开始闯荡深圳,至今已整整过了30年。 对于去年刚刚退休的邓炳昌而言,深圳,是一个比故乡广东揭西还要熟悉的地方,在这里的30年间,他当过特区的筑路工人,在横岗开过书店,做过代课老师,90年代,商品经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