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客家民居建筑形态研究
-
作者:李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居 建筑型制 文化 四川
-
描述:说,是在“客家第四次大迁移”时期入川的,即是在清代“湖广填四川”运动中,从康熙十年(1671)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从闽粤赣等地迁入。四川的客家文化是由原乡闽粤赣客家文化与四川土著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四川客家民居作为客家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四川客家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深刻反映了四川客家文化的独特性。本文从人类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两个角度,分析论述了四川客家民居的分布与现状、建筑型制、类型特征、空间特性,并对比研究了四川客家民居与四川土著民居、四川三个不同文化区域的客家民居之间的异同;指出了四川客家民居与四川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联系,揭示了四川客家民居在四川形成、演变与发展的深层原因以及四川客家民居鲜明的个性特征。论文首先阐述了四川客家民居研究的现状,厘清了四川客家民居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指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介绍了四川客家人的分布与数量,分析了影响四川客家民居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指出四川客家民居的基本型制为—“四厅相向,中涵一庭”的九宫格局的中庭型。然后,进一步的从四川客家民居建筑的类型特点、平面型制、空间形态、建筑技术和装饰艺术几方面,详细分析了四川客家民居的特点以及在四川客家民居中所缊涵的四川客家人的宗法观念、宗教信仰、防御特性、门榜文化等文化意象的表达。并从比较分析中更深入地刻画了四川客家民居的风格、特征以及形成的原因,使全文的论述更全面、更有说服力。最后针对四川客家民居研究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四川客家民居以聚落为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对四川客家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应从场所精神的角度思考,注重四川客家民居存在的无形文化资产的保护利用。
-
广西民族图形在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
作者:邓世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西民族图形 建筑局部装饰设计 运用研究 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
-
描述: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生产力。”并强调:“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和博物馆建设扶持力度。”同时,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文件中,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加强文化艺术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遵循这两条政策,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并加以运用,使其不断发展创新,以体现中国民族艺术文化的魅力是笔者研究课题的初衷。民族图形是民族地区文化精神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符号。民族图形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及独特的视觉魅力是设计资源的宝库。淳朴的少数民族用刺绣、扎染、编织等方式记录了他们的民族图形,表达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希望。笔者走访了广西、贵州、苏州等地区,经过对广西融水苗族生态博物馆、广西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和广西贺州客家莲塘围屋生态博物馆深入调查后,发现生态博物馆的发展趋势需要建筑的更新,但其经济文化条件的研制,不适宜大规模改建建筑,就此提出了将广西民族图形在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通过分析广西民族图形更新的意义、生态博物馆对民族图形在建筑局部装饰设计的审美需求以及广西融水苗族、白裤瑶以及贺州客家的民族图形的运用现状,阐述了广西民族图形在生态博物馆建筑中运用的必要性。民族图形的演变与再生包括民族图形的造型原理及构成方法两个方面,通过想象再造、提炼抽象和解构重构的造型原理和单独图形、重复连续和自由组合的构成方法,民族图形在运用中不断演变与发展。为了使设计达到理想的效果,民族图形的运用流程需经过了解设计主题、综合元素,精心构思、调整统一、确立装饰风格、把握艺术形式这一系列步骤的反复斟酌。民族图形的具体运用方法笔者针对前文中带对民族图形运用现状提出的困惑,借鉴苏州拙政园、苏州博物馆新馆中的优秀案例以及对各地民族图形的深入分析总结了直接运用、简化变异、平面与立面的形式置换、材料与技术的表现、色彩转换及图形文化意象表达这几种主要方法。为了进一步论证本文“民族图形在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相关观点,笔者引白裤瑶图形在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表现加以例证。通过多次对广西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管辖区的实地考察,对白裤瑶图形在生态博物馆的展示中心建筑局部装饰设计运用现状进行分析,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民族图形的运用有强烈的需求。总结吸取白裤瑶图形在王尚屯的新民居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运用的优秀经验,并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展示中心的建筑局部装饰设计的虚拟方案展开论述。本文通过对贵州、广西、苏州的实地考察收集大量一手资料,结合对苏州拙政园、苏州博物馆新馆等传统优秀例作的方法分析,对搜集的少数民族图形深入分析创造,并辅以白裤瑶图形的运用设计实例,结合理论分析强劲有力的论证了本文论点,使观者清晰扼要的理解掌握本文理论。本文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文选题的创新。民族图形的应用与创新国内有许多相关著作,大都将民族图形的应用设计聚焦于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在建筑方面的著述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民族图形研究与分析,而民族图形在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少有深入研究的相关文献。希望本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关注。二是本文研究的视角独特。对于体现建筑局部装饰设计的民族本土性研究,眼光大多聚足现代发达城市或国际事宜中的代表建筑。而对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区物质条件、文化条件和经济发展限制研究者少有涉足,而恰恰这些地区蕴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璀璨图形资源。民族生态博物馆本身即为新生产物,随着其日渐发展壮大,它在民族图形资源中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不好生运用,实属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积累了笔者近几年在各地的调研成果,拓展和丰富了民族图形运用研究视角的全面性。
-
我市客家艺术团和山歌分别获金奖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我市选手在广东省客家山歌擂台赛比赛中。 本报通讯员王滨旭 摄
本报讯 (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王滨旭)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于2012年11月18日至20日在河源市举行。我市选派的群星客家艺术团
-
“迷你客家马拉松”鸣金收兵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发令枪响,长跑运动员健步如飞。(古礼贤摄)
本报讯(实习记者黄汶通讯员丘黎明)昨日上午,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客都三赛”——“迷你客家马拉松”活动在院士广场正式开赛。随后,我市长跑运动爱好者
-
我市客家艺术团和山歌分别获金奖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王滨旭)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于2012年11月18日至20日在河源市举行。我市选派的群星客家艺术团在本届客家文化节客家文艺精品汇演中发挥出色,荣获金奖。
广东省客家山歌擂台赛暨第三届八省客家山歌(东莞凤岗)邀请赛于2012年11月18日至20日在东莞市凤岗镇举行,我市选
-
学校与社区协力发展客家本位特色课程之研究:以桃园县中平国小
-
作者:傅珍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学校本位课程 协力治理 公私协力夥伴关系 特色课程 客家本位特色课程
-
描述:、領導者的促成而產出。客家本位特色課程可以形塑學校與社區、可以喚起客家意識、可以傳承客家文化,所以以客家文化為核心的特色課程發展是可行的。所以學校與社區協力發展客家本位特色課程,是傳承客家文化很好的方式。
-
两岸客家同根同源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于2011年6月在梅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宣布论坛开幕。
▲2011年4月,时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朱泽君率"梅州文经参访团"赴台交流,在台北拜会了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
梅州,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而台
-
客家山水、古城、土楼都说“我爱你”七夕牵手会“客家好爱你”
-
作者:林静娴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石门湖风光
汀州古城
培田古民居
“客家好爱你”2012海峡两岸七夕牵手会活动即将启动了,据主办方之一的台湾《民众日报》工作人员介绍,来自高雄、屏东、苗栗、新竹
-
自编自演新客家欢歌西北五省惠州老乡聚会迎新年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昨日中午,来自我国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和陕西等西北五省区的300多名惠州新客家人相聚一堂,歌舞联谊,喜迎新年。
会上,西北老乡们团团围坐,品老家产的美酒,尝家乡风味小吃,回忆儿时家乡往事,交流在惠州的事业和生活。在活动举办方的组织下,一些能歌善舞的西北老乡还自编自演了20多个精彩节目。有传统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