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谈粤北采茶戏演唱方法发展
作者:邵欢  期号:第13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北采茶戏  演唱方法  客家地区  广东省  湘南地区  粤北地区  文化迁徙  发展  唱腔音乐  唱法 
描述:粤北采茶戏是流传在广东省韶关市、清远市和河源市客家地区的戏曲剧种。始于明清以前流行于闽、赣的采茶山歌、小调。随中原文化迁徙,传入岭南,流行于粤北客家地区的民间小调。粤北采茶小调不断吸收赣、湘南地区的民间花灯、花鼓的歌舞表演形式,逐渐形成粤北地区独特的地方戏种。在我国戏曲
敲打出自己的声音:浅谈山歌剧《等郎妹》的击乐设计
作者:李曾  期号:第13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剧  打击乐  新剧种  表演风格  设计  音乐风格  客家地区  五十年  个性化  民间化 
描述:山歌剧是一个只有五十年成长史的新剧种,梅州市山歌剧团始终肩负着剧种探索、试验和示范的使命。光阴似箭,岁月无情,鄙人接过前辈的鼓棒,在该团负责司鼓的职位,转眼间已过去了三十多年。作为一个新剧种,它的表演风格该向何处靠拢?音乐风格该怎么定位?几十年来,始终吵吵嚷嚷争论不休,戏曲、歌剧
客家艺术奇葩:赣南采茶戏的海内外传承与发展
作者:李佳  期号:第16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创新  海内外  传承  发展 
描述:赣南采茶戏作为客家文化的一朵奇葩,现如今处在传承和发展的瓶颈期,本文就采茶戏发展现状中遇到的阻碍提出解决方法。如:创新剧目内容及音乐类型;将采茶戏引进入校园并发动外语人才充当对外宣传使者;发挥在华外籍友人的传播力量,并通过社团交流将采茶戏推广至海外等方式来推动赣南采茶戏的海内外发展。
国家非遗花朝戏的嬗变与传承发展
作者:李绮  期号:第19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花朝戏  嬗变  传承  发展 
描述:花朝戏的嬗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紫金乃至客家社会的发展史。正因为在花朝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花朝戏人承前启后、博采众长、与时创新,使其虽饱受风雨沧桑但至今仍生机勃勃、艺韵留香、魅力不减。所以,它的传承与发展牵动着客家人的心,被赋予新的文化精神,必将迎来新的事象。
广东汉剧《黄遵宪》唱腔赏析
作者:钟玲  期号:第22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汉剧  黄遵宪  唱腔  赏析 
描述:被誉为"南国牡丹"的广东汉剧旧称"外江戏",和潮剧、粤剧称为是广东音乐三大乐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广东汉剧与京剧同属"皮黄腔系",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新编广东汉剧客家名人剧<黄遵宪>是首次用汉剧的表演形式刻画名人,是广东汉剧与本地题材的完美结合,唱腔别具一格.
试论我国赣粤客家地区的瑞狮艺术
作者:缪军  期号:第9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赣粤客家地区范围、人口数量 赣粤客家地区:自古以来,山水相连,语言、文化相通,包括江西赣州市,人口800多万;广东梅州市,人口503万;广东河源市,人口334万和广东韶关市319万.目前,有近两千万客家儿女在这里繁衍生息.
浅谈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
作者:林惠恩  期号:第11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遗  民间舞蹈  保护 
描述:、巧夺天工的技艺绝招,所以我们要拯救和保护由祖先创造但正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非遗不仅仅是保护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同时也是对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文史的认同。
龙华红色歌谣
作者:张煌新  期号:第4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客家地区  革命老区  客家文化  深圳市  山歌  后花园  客家人 
描述:日寇逞凶狂。” “巍峨壮丽羊台山,溪泉烟雨白云间,悬河走出英雄路,东洋鬼子胆寒惊。齐心抗日意志坚,艰巨革命不怕难,芋荷堂中堆忠骨,泪洒羊台杜鹃。” 当年东江纵队在龙华建立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