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識一日遊尋找香港客家村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尋找香港客家村」活動,以田野考察的方式,一日之內走訪大埔多條客家村落,包括大埔尾村、打鐵屻村、六鄉樓宇群組「同秀坊」及有300多年歷史的古村烏蛟騰村。
「香港客屬總會」分別於2012年9月
-
HAKKA艺术节下月上演
-
作者:杜艳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南方日报讯 (见习记者/杜艳)“HAKKA”即客家!明年1月,龙岗区龙城广场将迎来一场“西方广场嘉年华”与“中华传统文化庙会”糅合的狂欢,届时,本土文化将在国际交流中被弘扬,传统文化将在时尚活力中被认知,城市文化将在欢聚沟通中被感受。而这场活动也将成为龙岗人“传统文化的课堂,艺术普及的平台,市民自己
-
80名海外客家后裔会聚赣州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王锋 见习记者谢星星 实习生谢春梅) “客家采茶戏发源于赣南安远、信丰一带,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集赣南其他民间艺术于一体的民俗文化……”7月27日至8月7日,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江西理工大学承办的“2013年中国文化行——完美江西客家营”在赣州举行,来自荷兰、西班牙、加拿大等地的80
-
在客家匾额中镌刻梦想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德周刘思琦
一袭唐装,一副黑边的老花镜,一双灵巧的手,随着刻刀的游走,木屑翻飞跳跃……8月28日,在会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匾额制作人肖天长的工作室里,64岁的他正一丝不苟地雕刻着匾额。没过一会儿,只见几个大字便跃然匾额上。
“每块匾额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它的制作工艺兼具辞赋、诗文、书法、篆刻、
-
首届全球客家微电影大赛颁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李少凤 见习记者李跃)昨晚,2013’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活动之一——首届“客天下”全球客家微电影大赛“客都金花”颁奖盛典在客天下举行,《给爸爸的歌》等13部作品获奖。
据了解,由梅州市委市政府主办,深圳市客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圳市掌控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承办,旨在传承客家文化的首届
-
梅州雁洋镇桥溪村:再现客家建筑古韵
-
作者:范琛 袁丁 柯鸿海 翁尚华 许国义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东北部雁洋镇的一个自然村落,位于广东阴那山五指峰西麓。村庄四面环山,不少客家古建筑坐落其中,极少有游人打扰
-
客家文化大观园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连城是闽西一座著名的客家县,这里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每一方土地都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被海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客家文化大观园”。
客家文化五彩斑斓
连城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这里有着丰厚的客家文化积淀。不仅拥有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罕见的复杂客家方言——连城33万人口就有34种方言,
-
把客家文化发扬光大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朱迪光(左)与央视《客家足迹行》摄制组在桥溪村继善楼讨论摄制工作。
梅县博物馆馆长朱迪光,最近一直忙个不停,记者的采访为此推迟了好几次。失约是因为他的工作性质,对于为地方文保事业奔波的朱迪光来说,8小时外的加班是家常便饭。
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朱迪光在博物馆工作了30多年,他既要到田头地尾、山村荒
-
东坑,久远的客家文化长廊
-
作者:沈昌培吴火招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高处远眺东坑村。
现存古居。
泥土围墙小巷。
新房与旧居交相辉映。
陈荣伦书法作品残片。
陈氏祖祠仰丰堂。
陈孔俊练武石。
照壁上是东坑最后一名举人陈光晋题字。
清代陈允升著《易史一隅》。
-
走近“客家之都”
-
作者:钟致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坪地街道的客家围屋。
客家女子服饰。
鹤湖新居天井。
鹤湖新居一角。
客家舞麒麟。
客家娶亲仪式。
客家舞火龙活动。
客家酿豆腐。
客家喜庆茶果。
客家糍粑。
客家酿蚝豉。
客家酿苦瓜。
龙岗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龙岗客家人占户籍人口的80%以上,在非户籍人口中,客家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