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快递 广州大学16师生考察客家文化新变
-
作者:夏杨肖方平朱玉尊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夏杨、实习生肖方平、通讯员朱玉尊报道:暑假开始,又见大学生社会实践掀起热潮。7月14日,广州大学16名师生前往河源,开展新闻采风活动。他们除了考察河源建市20年来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发展巨变,还将重点关注河源的客家文化特点以及其文化产业。
在这次采风活动中,11名学生记者将在指导老师带领下
-
客家旧习漫谈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关照 客家人有不少传统习俗,影响久远的主要有三。 一是敬鬼神。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小农经济社会,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经常处于不利和无力的境地,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界萌发出各种猜想,鬼神论应运而生。客家人既信鬼,也信神。就鬼魂而言,客家人相信“生死轮回”,认为人死后精灵不灭,或升天成仙,或投胎转世,或
-
历史地理视野下岭南服饰文化研究
-
作者:许桂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服饰 历史地理 区域分异 岭南
-
描述:史特点,以其为研究对象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岭南服饰文化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复原岭南服饰历史文化景观,及这种景观与当时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充实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同时发掘
-
清代赣南民俗文化研究:基于清代赣南两府一州志的考察
-
作者:郭起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赣南 民俗文化 地方志 物质民俗 社会民俗 精神民俗
-
描述:社会民俗一节中分析了宗族及教育,最后是分析了精神民俗中的民间信仰和民间艺术;第四部分探讨清代赣南民俗的保护与开发,分为清代赣南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清代赣南民俗的开发利用;第五部分为结语。
-
今年拟培训6000外来农民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客家新形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参加培训班的员工正在岗位上进行实操练习。 本报记者郑国瑞 摄
今年3月1日,惠城区启动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客家 新形象”暨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确定了3年轮训30万农民工的目标
-
河源将打造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龙川讯 (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刘伟东、谢全建)今年是南越王赵佗担任龙川县首任县令2222年纪念年,也是河源市龙川县建县2222年。
为了今后更好地挖掘和打造赵佗文化旅游品牌,对外进一步宣传推介“富裕、人文、和谐、秀美”的新龙川,河源市委、市政府和龙川县委、县政府昨日在岭南四大古邑之一的龙川县举行
-
梅州着力打造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2008年3月24日,在解放思想大潮中,梅州成功召开了一场让全广东感到震撼的“绿色崛起”高峰论坛,在专家、学者、传媒的共同努力之下,绿色的经济生态,绿色的政治生态,绿色的文化生态,绿色的社会生态成为论坛最热议的话题,一时间,梅州山区被浓郁的绿色崛起氛围沾染得春意盎然。广东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了这次高
-
大克鼎与客家先民南迁纪念鼎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大克鼎为周孝王时铸造,距今2800余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扶风县法门寺乡任村。鼎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径75.6厘米,是西周青铜器中第二大器,仅次于大盂鼎。大克鼎口部微收,腹略鼓,方唇宽沿,大立耳,足呈蹄状。颈饰三组变形兽面纹,间隔以六道棱脊,腹部环带纹,足饰浮雕兽面纹,出
-
真感动! 广州老人痛并宽容迁就客家强说广普
-
作者:黄丽娜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七嘴八舌
何永荣:我是广西人,上海读书,广州工作。确实,在其他城市生活过,更能感觉到广州人对外省人的包容。很迁就,不会让你觉得他们高你一等。最明显的就是语言。在上海,三个人聊天,如果有两个是上海人,他们会马上用上海话交谈,即便知道你完全听不懂上海话;而在广州,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而且,很多
-
秋长客家文化为创建添彩 挖掘历史文化底蕴 分级保护传统建筑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每到节假日,总有众多游客前往秋长碧滟楼客家围龙屋观光。 资料图片
■ 本报记者匡湘鄂通讯员温碧雄
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一个拥有近千年客家人聚居历史的文化之地,在近年来的创建中,它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一同流光溢彩。如今的秋长,实现了环境美化、市容洁化、道路亮化、交通序化和素质优化。
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