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49)
期刊(209)
学位论文(62)
图书(33)
视频(9)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49)
期刊 (209)
学位论文 (62)
图书 (33)
视频 (9)
会议论文 (4)
按年份分组
2015(10)
2014(272)
2012(51)
2011(50)
2010(38)
2009(24)
2008(23)
2006(10)
2002(4)
199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73)
梅州日报(62)
贺州学院学报(5)
大众文艺(4)
嘉应大学学报(2)
茶.健康天地(1)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1)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1)
边疆经济与文化(1)
乡土(1)
“客家同根、两岸同欢”山歌晚会唱响客都 客家山歌永不老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山歌晚会现场。(钟小丰摄) ●本报记者罗娟娟 昨晚,“客家同根、两岸同欢”山歌晚会在雁南飞围龙酒店举行。梅州、台湾、龙岩、赣州四地山歌爱好者们在台上热情飙歌,两岸来宾台下激情澎湃。久违的客家乡音,在熟悉的韵律中悠然渗入每个客家人心中,流进客家人的血脉,让天下客家人久久不能忘怀。
黄红英与她的客语专辑《客家妹子》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星座] 黄红英,惠州市歌舞剧团副团长,一级演员;1962年出生于惠阳区永湖镇凤咀村。曾为《公关小姐》、《乱世香港》等多部热门电视剧配唱主题歌;2001年,演唱《大亚湾之梦》作品荣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2007年3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民歌世界》栏目拍摄《客家妹子》
我市联合凤凰卫视举办电视论坛,许嘉璐、饶颖奇、李嘉、徐博东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宋健军高讯)昨晚,我市联合凤凰卫视举办了一场以“梅州·客家文化”为主题的电视论坛,就客家文化的渊源、流传、保护、弘扬、发展等元素展开精彩对话。 论坛由凤凰卫视主持人陈淑婉主持。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
既是《外来媳妇本地郎》中的文慧,又被誉为“客家金牌主持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钟雯,客家妹中的佼佼者。她来自被誉为“世界客都”的梅州,在这个孕育客家文化的大本营里,她接受了最纯粹的客家文化的熏陶和洗礼。科班出身的钟雯,从小能歌善舞,长大后参演过多部电视剧及音乐剧,主演过电影,主持过许多大型文艺节目,被誉为“客家金牌主持人”,“客家文化青年传播使者”。 兴趣
你在惠州还好吗———一位惠州新客家与家人的对白(散文诗情景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陈禄泉 [时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人物:儿子、未婚妻、父亲、母亲] 儿子:那是一个冬季的日子,雪花飘飘,寒风呼呼。在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忽然刮起了一股旋风,“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州。”我正是乘着这股旋风,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水土……哇!那是一波狂潮,从内地驶向南方的车流根本
欲替山歌作郑笺《博罗客家山歌集》站在南方民歌高度观照博罗客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惠州形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客家山歌这种带有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一直根植于惠州客家人居住的山村。千年古邑博罗,是惠州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千百年来,客家山歌在这里经久传唱
客家土楼前 共筑和谐墙 ——永定县采集全球客家圣土行动侧记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把采集来的圣土,被倒在一个木盒子里。 □ 刘永良 文/图 “一夯,风调雨顺;二夯,国泰民安;三夯,和谐盛世……”9月9日,世界遗产福建土楼永定“振成楼”前。采集五大洲、99个客家聚居地的圣土汇聚于2011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开幕式现场。经过恭迎圣土、诵文祭土和筑墙仪式后,
八旬老翁创客家山歌教育下一代他的客家山歌集——《徐平民歌集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闲时,徐平老人和妻子在家里聊天,日子过得简单而快乐。东江时报记者黄尉宏 摄 ■东江时报记者黄尉宏 在惠阳区淡水曲岭窝,住着一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20多年的老人徐平,打起快板唱客家山歌是他乐享晚年的最大爱好。他今年83岁了,20多年来自创了近百首客家山歌,内容多是爱国题材和惠阳20多
广东梅州侨乡村——探访“客家围屋博物馆”(百屋百态 百年百
作者:丘黎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从广州驱车进入梅城南口镇205国道旁,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榕树,传递着古老的信息。看到这颗古树,我们就知道侨乡村到了。 客家人经历千年的大迁徙,在每一次新域开埠时,总是忘不了在村口种上一棵类似北国大槐树的大榕树,既表示情系中原,根在河洛,又预示着在此落地生根。大榕树便成了客家村落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