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南客家饮食文化与江西高校艺术设计资源的合作与推广研究
-
作者:陈睿
期号:第9期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饮食文化 艺术设计
-
描述:通过对赣南客家饮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将饮食文化元素和设计结合,展现赣南客家饮食文化风情,是传承和推广文化的方式之一。文章对赣南客家饮食文化和高校艺术设计资源合作与推广的优势、方式及意义进行研究。
-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合作模式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
-
作者:曾慧娟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粤赣边 客家地区 旅游合作 共生理论
-
描述:应用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对闽粤赣边客家地区——龙岩、梅州、赣州三市旅游合作的共生条件进行分析,从共生行为模式和共生组织模式探讨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合作模式。并从整合旅游资源、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共建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构建旅游产业协作区等方面,对该区域对称互惠共生及一体化共生模式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
赣南客家方言区基础教育中的普通话推广现状及对策
-
作者:刘慧 温书鸿
期号:第11期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地区 小学教育 普通话 客家方言 教学方法
-
描述:客家方言是赣南地区人民普遍使用的方言。客家方言与普通话相距较远,因此该地区整体普通话水平不高,这与赣南地区振兴发展的大局不适应。本文对赣南客家方言区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中的推普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赣南客家地区传统岁时节日饮食习俗的形成及其影响
-
作者:肖莹
期号:第10期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传统岁时节日饮食习俗 影响
-
描述:本文透过赣南客家地区传统岁时节日饮食和日常饮食的差别,阐述造成这种差别背后的地理、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因素,进而探寻赣南客家传统岁时节日饮食习俗的形成原因及其对赣南客家乡土社会发展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乡土社会去政治文化"边缘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
浅谈赣南采茶戏之由来
-
作者:黄庚明
期号:第9期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百花中的一朵奇葩” 的美誉。 赣南,自古盛产名茶,据有关文献记载,赣县自宋朝起则有名茶列为“贡品”。安远县的九龙茶,清雍正五年,取以作贡,计正额六十斤。每年阳春三月,闽、粤等省茶商,云集于此,采购春茶。 茶女采茶时,常唱“采茶歌”,后发展成联唱形式的“十二月采茶歌”。在赣南流行的主要有三种,从正月唱到十二月的叫“顺采茶”,从十二月倒过来唱到正月的叫“倒采茶”,唱春夏秋冬的叫“四季茶”。这些茶歌受粤东采茶灯以及当地马灯、龙灯、摆字灯等民间灯彩艺术的影响,又加以茶篮纸扇等为道具,载歌载舞,而发展成为采茶灯,人称“茶篮灯”。从采茶歌到茶篮灯,表明它已经开始把歌舞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虽然还是属于一种没有情节的集体歌舞,却在向采茶戏发展中,迈开了第一步。明末清初,随着茶业兴隆,茶篮灯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具有唱、做、念、舞的采茶戏。
-
流动的舞台:行走在现代田野上的客家传统仪式:以赣南寻乌县汶
-
作者:郑紫苑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扮故事 仪式展演 变迁 客家 民间信仰
-
描述: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策略,另一方面在深层仍然揭示了民间信仰在赣南客家民间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问题探析:以赣州客家人为研究模板
-
作者:罗柏林
期号:第13期
来源:现代阅读(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人口迁移 赣州 客家人
-
描述:以对赣州客家人的研究为基础,就中国古代人口迁移情况及其影响作些初步的探讨。
-
亲情服务为客家:赣州供电公司加速电网发展为苏区振兴铺路
-
作者:阳玉萍 邱麟杰
期号:第10期
来源:中国电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供电公司 江西赣州 主动服务 电网发展 客家 亲情 铺路 “十二五”
-
描述:绕“十二五”电网发展目标,主动服务大局,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赣南苏区电网跨越发展,得到了省市领导高度肯定。
-
第五届客家方言研讨会暨首届赣方言研讨会在南昌召开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客赣方言 学术研讨会 南昌大学 客家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院 江西南昌 汉语言文字 海峡两岸
-
描述:。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南昌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研究中心的客赣方言数据库。提交本
-
行走在现代田野上的客家传统仪式:以赣南寻乌县汶口村的扮故事
-
作者:郑紫苑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扮故事 仪式展演 变迁 客家 民间信仰
-
描述: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策略,另一方面在深层仍然揭示了民间信仰在赣南客家民间社会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