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松儒:客家艺苑不老松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郑继涛 鲁 云 文/图
午后,年近八旬的吴松儒,坐在永安市罗坊乡吴坊村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他专门安排的画室里,静气凝神地在磁砖上作画。一会儿,一株梅花就跃然砖上。“老吴作画,全凭想像力,上千幅作品,幅幅不同。油画布昂贵,为了省钱,他还独具匠心创造了磁砖作布的画法,同样栩栩如生,真是了不起。
-
基因寻根:画出客家人的寻亲地图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基因族谱项目创始人孙朝辉,于2011年8月应邀做客央视网华人频道接受专访。
孙朝辉(右)与他的工作伙伴在做基因族谱数据研究。
[探奇]
“真没想到,我竟与宁化的傅姓家族是
-
国际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永安举行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11月19日至20日,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国际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永安举行。会议期间,中共福建省委原副书记、省客联会会长林开钦看望了与会专家、学者。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客联会名誉会长黄贤模,福建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原副主任、三明市政协原主席、三明市客联会会长袁德俊,福建省政协教科文
-
“这是客家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程贤章文集》责任编辑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程贤章与贺平交谈编辑工作。(程勇芳摄)
●本报记者刘军
近日,贺平携带飘着墨香的11卷《程贤章文集》来到梅州,她是该文集的责任编辑,记者在客都大酒店采访了这位出版界的行家。文雅聪慧
-
从流水线女工到邮票设计师客家女新西兰圆设计梦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张向阳展示她主笔设计的虎年邮票。
今年4月20日,新西兰生肖邮票设计师张向阳创作的新西兰龙年邮票作为新西兰执政党国家党代表团礼物,飘洋过海,赠送给家乡广东省。
自古以来,生肖文化都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它逐渐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张向阳是祖籍广东龙川的客家人,在广州长大,毕
-
客家地名中“岌”实为“鑼”之误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交通游览图·大埔县》地图,湖寮镇有一村名印为“矮岃背”
【勘误】
梅州客家地名中,有一个字读为rèn的,如大埔县的“竹子rèn”、“旧洞rèn”、“矮rèn岗”、“沙子rèn”、“rèn头岗”、“rèn头坪”等等;梅县等地的“赤rèn岗”、“教子rèn”、“瓦窑rè
-
旧时客家打醮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定光古佛是客家人的保护神,旧时每年每村都有热闹的打醮场景。为了解乡村打醮实况,笔者曾拜访了武平县中堡芳洋村的周维光老先生(1944年生),下面主要根据他的讲述整理而成。
旧时打醮一年两次
-
客家妇女的头帕
-
作者:邱金湟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妇女因为经常要去山里砍柴、采摘油茶、野果,为了避免树枝、荆棘勾乱头发,伤及头皮,头帕便应运而生了。慢慢地便成了客家妇女不可缺少的佩戴服饰。
说起头帕,在瑞金还有个传说。一天,罗隐秀才路过正在插秧的稻田,他下马问农夫求对:“莳田郎,双手不停,莳出多少行?”那位农夫答不出。回家将情
-
客家妹巧借习俗卖花生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清流许多农民种花、种绿化苗木致富,赖坊乡的吴水香却靠种花生、卖花生走上致富路。这位客家妹子能念活花生致富经,居然是在一次吃客家传统喜酒时受到启发。
吴水香2004年开始从事花生加工,她所加工的“赖坊花生”在清流颇有名气,但局限在清流,市场不大,无法将产业做强做大。
2007年冬日,她回老家沙芜吃
-
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11月河源举行
-
作者:陈海峰 吴中洋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将于今年11月初在河源市隆重举行,河源市第九届客家文化旅游节亦将同时举办。届时,来自全国客属地区的文艺团体、山歌爱好者都将一展客家风采,为大家呈现精彩的客家风情。
据悉,中国客家文化节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设立的客家文化展示、交流的全国性文化活动品牌。2008年9月,中国首届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