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东客家地区陶瓷艺术品的开发——以梅州大埔陶瓷为例
-
作者:熊青珍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国陶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发 特色 陶瓷 艺术
-
描述:发展梅州大埔的陶瓷艺术品,应密切结合地方资源优势与客家文化特色,开发以客家建筑、客家风俗民情、客家人物、名胜古迹等文化特色为主体的、不同类型的客家韵味陶瓷艺术品,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
浅谈自然与人文生态同构中国传统民居生态环境
-
作者:傅璟
期号:第7期
来源:美术大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生态环境 民居建筑 人文生态环境 中国传统民居 自然环境 同构 客家土楼 自然条件 居住形式 地形地貌
-
描述:中国传统概念中"自然"一词并非现代理解的大自然,而被理解为天地万物、自然造化,是事物自然而然的状态。"生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不曾出现,甚至在西方也是近代从其他学科发展而来。建筑、环境学科中的"生态"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来源于
-
广东省客家人群hGSTs基因多态性研究
-
作者:潘尚霞 杨杏芬 林忠宁 魏青 杨颖 黄俊明 凌文华
期号:第3期
来源:毒理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客家人
-
描述:目的 探索广东省客家地区健康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5种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并对环境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环境污染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环境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古朴丰富的生活画册——浅析客家民居壁画艺术
-
作者:梁嘉
期号:第7期
来源:家具与室内装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壁画
-
描述: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的客家民居历来讲究装饰,在居室中绘制壁画有悠久的历史。本文拟从文化意识形态、题材内容、布局、风格、艺术表现和艺术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客家民居壁画的艺术特色,意在传达客家建筑绚丽多彩的艺术魅力。
-
野生药食两用植物青葙的溶液培养试验
-
作者:许良政 刁慈 刘惠娜 杨和生
期号:第8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青葙 溶液培养 营养液 幼苗 生长
-
描述:显高于后两者.但在青葙主要用来食用的地上部分之间,C处理的鲜重、干物重和含水量均高于B处理而与A处理极其相近,而C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A、B两种处理.三种处理的青葙幼苗以C处理的根冠比最大.三种营养液配方中C配方最适合用于青葙的水培生产.
-
一部有着客家乡野土味的小说:评钟兆云、钟巧云的《乡亲们》
-
作者:李林萍
期号:第9期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客家人 主要人物 客家社会 中短篇小说 客家方言 围屋 农民 人类学 描写
-
描述:近来,我读到了一部接地气、带有浓重乡野趣味的小说——作家钟兆云和他的农民姐姐钟巧云联袂为我们奉上的《乡亲们》。《乡亲们》是由二十几个中短篇小说组成的合集。虽然各自成篇,但又互相牵连映照,主要人物在多篇小说中出现。小说读完,一个个
-
穿越大地,奔向永远——感悟《永远的驿站》
-
作者:王予霞
期号:第8期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地 驿站 感悟 作品内容 文化区域 历史人物 人生理想 文化圈
-
描述:作品内容所涉以厦门为基点,推及闽南与客家两大文化圈,又辐射到福建其他文化区域,艺术化地复活了福建较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并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表达了对那些让民族及其精神延绵不绝的恒久价值观的认同。
-
别出机杼 自显秋色——山歌剧《等郎妹》文学文本解读
-
作者:方尤瑜
期号:第2期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剧 《等郎妹》 客家文化 艺术特色
-
描述:在2002年12月举行的第八届广东省艺术节的18台参演大戏中,《等郎妹》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新颖的人物形象、高超的艺术技巧一举夺魁。本文重点探讨文本从传统的等郎妹陋俗中所挖掘出来的客家社会文化内涵及其所显示出来的新的艺术特质。
-
心有千千结——刘忠将军故乡情
-
作者:苏剑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故乡情 将军 中共党史 闽西客家 中央军委 上杭县 古田会议 人物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经济
-
描述:“五一”节这天,我们应中央“中共党史人物传”编委会之邀,赴京撰写《刘忠传》。刘忠是从闻名遐迩的“将军之乡”——上杭县才溪乡走出的一代名将,位居“九军十八师”之首。戎马倥偬的一生,功高德重,堪教后人敬仰。
-
萧殷十七年的文艺美学观
-
作者:谭元亨
期号:第4期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萧殷 文艺美学 气血论 反教条主义
-
描述:萧殷关于"气血"的思想,首先强调的是对真正生活的体验,这方可以使人物有血有肉,使文章有生命的血色;而一个作家的艺术修养,思想高度以及精神境界,则是一以贯之的"气"。"气血"论,正是针对当时教条主义、形而上学而提倡的,代表了萧殷十七年的美学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