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76)
期刊(717)
学位论文(517)
图书(143)
会议论文(51)
视频(24)
人物(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776)
期刊 (717)
学位论文 (517)
图书 (143)
会议论文 (51)
视频 (24)
人物 (4)
按年份分组
2015(27)
2014(1176)
2013(357)
2012(389)
2011(364)
2010(298)
2009(156)
2007(104)
2003(12)
2001(7)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452)
赣南日报(140)
香港文汇报(116)
惠州日报(107)
客家研究辑刊(71)
台湾周刊(14)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4)
广西文史(3)
参花(1)
科学通报(1)
两岸客家青年祖地寻根觅“缘”“客家好爱你”文化之旅昨天挺进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台湾单身青年欣赏客家山歌 培田古民居前留倩影 游览长汀古街 参观客家博物馆 导报讯(记者 燕子 许巧娜/文 黄少毅 陆军航/图)挥别了冠豸山和石门湖,带着连城青年男女的柔情蜜意,海峡两岸七夕牵手会“客家好爱你”文化之旅昨天移师长汀。在这座古韵悠长的“客家首
客家门匾
作者:黄传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不管从哪个方向进入上犹县境,你都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家家户户门额上都绘有精巧别致的匾框,框内写着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这就是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上犹客家门匾”。匾额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的“眼睛”。一块制作精美的牌匾融汉语言、书
海南家谱与汉文化南迁研究
作者:邓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南  家谱  汉文化  南迁 
描述:,海南家谱概况。海南僻处中国南端,琼州海峡的阻隔使得通往海南的道路成为一条畏途,大陆向海南的移民经历了重重困难。海南家谱的编修是随着汉人的迁琼而逐渐兴起并兴盛普及的,目前所见的最早的修谱文献始于唐代后期,宋代是家谱由官修向私修转型的时期,但海南此时民间修谱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海南家谱的编修,从其发展阶段来看,没有经历家谱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从中途岔入,进而与大陆合流。家谱的功能,也并未经历萌芽阶段的优生功能、兴盛阶段的政治功能,而主要体现为普及阶段的伦理功能。这是由其孤悬海外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的。也是海南家谱在编修与功能上有别于大陆家谱之处。海南家谱的种类与格式、修纂与管理则更多地表现出与大陆家谱的共性。海南家谱的收藏方面,仍然处于以学者的私人收藏为主,公藏为辅的境况,不利于海南家谱的全面深入的研究。二,海南家谱的文化内涵。海南家谱的修撰虽较中国大陆地区要晚,但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渐趋完善。本章主要探讨了海南家谱中的家规族训与修谱凡例、谱序赞词、追根溯源及少数民族修谱四个方面的内容,指出:家规族训与修谱凡例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民间家族修纂家谱的核心精神是敬宗收族与慎终追远,其基本原则主要通过家规族训和修谱凡例体现出来;谱序在家谱中占有重要地位,海南各家族的家谱正是通过将族内外名人所写的序言赞词书之于众,从而达到联子姓兄弟,增重家谱的份量,提升本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威望的双重目的;为了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提高家族的荣誉,海南民间各家族的家谱都十分重视对迁琼始祖的记述。海南的少数民族主要为黎、苗、回三个民族,根据现有的资料,修有纸质家谱的仅有回族,其中三亚回族家谱失而复得,儋州回族家谱则完全汉化。而黎族主要是以一种传唱的方式述说祖先的迁徒和定居生活,即所谓的口述家谱,目前还在进一步收集整理之中。三,汉族迁琼与汉文化南迁。从秦朝开始,因为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原因,汉人开始向海南迁移,从唐后期开始,世家大族因贬谪、任官、经商等原因迁琼者甚众。随着汉族的迁琼,自汉至唐,中原的政治体制在海南得以艰难确立;自宋至清,科举制度在海南逐渐推广;各家族将大陆各迁出地的文化迁入海南,并在本土形成新的家族。最终,海南从疠瘴之区渐变为中原清淑之地。四,海南家谱与汉移民文化分布。笔者从家谱切入,按照移民迁出地、语言、风俗习惯等的区别,将海南汉移民文化划分为沿海移民文化区、中原汉裔移民文化区、客家移民文化区。沿海移民文化区主要是指讲海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闽方言)的人群聚集区域,这是海南最大的一个文化分布区。中原汉裔向海南的移民比闽人的移民要早得多,从先秦时期就已开始了,直至当代仍在继续,中原汉裔移民文化区在历史过程中与沿海移民文化区发生了频繁的文化交流与碰撞,甚至在语言方面已经与之融合。客家移民文化区是海南历史时期移民最晚的一个区域,前期更多地表现出个性,近期则表现出一种文化交融,但仍有着鲜明的特色。通过研究发现,海南家谱表现出四个重要的特征:重视迁琼始祖;谱风朴实;记载海外移民;多民族家谱并存。尤其是谱风朴实,基本上反映了海南文化质朴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谱序实在,不造假;其次是不妄祖,不诬祖。而从修谱实践来说,各姓氏在修谱时多注重鳌清本源,很好地践行了不诬祖、不妄祖的理论。汉文化南迁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汉文化的南迁具有连续性。汉文化是随着汉人向海南的迁移而逐渐迁移至海南的,汉文化成为海南文化的主体是在宋代;二是汉文化的南迁具有地域性。迁自不同地域的汉文化保留了迁出地的特性,尤以闽籍后裔移民文化区、客家移民文化区最为突出;三是汉文化的南迁具有多元融合性。闽文化、客家文化、中原文化等汉文化最终在海南碰撞、交融,并形成了极具包容性的海南文化。从海南家谱与汉文化南迁研究中笔者得到四个启发:一是要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海南家谱;二是家谱是加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纽带;三是海南省应利用家谱,打好侨牌,更好地为海南的经济建设服务;四是要继续加强海南家谱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工作。
中央苏区的客家文化背景——在“客家精神与赣南苏区革命运动”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客家精神与赣南苏区革命运动”论坛上,罗勇在发表演讲。记者刘念海 摄 ○主讲人 罗勇 3月28日,由赣州客家联谊会主办的“客家精神与赣南苏区革命运动”高峰论坛在赣州举行。来自全市文化领域和学术界的10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一起,围绕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在论坛上,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
逐渐被淡忘的客家农机具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辘轴 蓑衣和笠麻 龙骨车 墙筛板和扬蹄 水碓 石磨 [农事] 提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元宵过后年味渐淡,客家地区勤劳的农人又要开始操心春耕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很常见的客家农家生产生活器械,
吴松儒:客家艺苑不老松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郑继涛 鲁 云 文/图 午后,年近八旬的吴松儒,坐在永安市罗坊乡吴坊村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他专门安排的画室里,静气凝神地在磁砖上作画。一会儿,一株梅花就跃然砖上。“老吴作画,全凭想像力,上千幅作品,幅幅不同。油画布昂贵,为了省钱,他还独具匠心创造了磁砖作布的画法,同样栩栩如生,真是了不起。
朱泽君在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筹备座谈会上指出 融汇世界的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昨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筹备座谈会。市委书记朱泽君指出,办好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梅州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以文化建设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努力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齐
梅州着力打造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昨日,《南方日报》刊登了《梅州着力打造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区》一文,对我市着力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报道。本报今日全文转载,敬请读者垂注。 秋日的梅州,晴空万里,生机勃勃。 走马梅州,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让人感受到世界客都悄然在变!城市如同大公园,乡村恍若桃花源;城乡处
古镇遗韵—— 洛带客家之民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四川洛带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区——成都“东山客家”的中心。学界认为,洛带是中国内陆“最后的客家王国”,是弥足珍贵的“客家方言岛”。我想,热闹喜庆的新春民俗,也还是那么俗尚风雅地传承着汉家正脉的唐宋遗韵吗? 城隍会客家人的春月盛会 从遥远的岭南等地来到成都以东的这片
那一年我们聚首台湾这一年我们相约客家七夕牵手会特别活动“客
作者:薛洋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七夕牵手会前年曾赴土楼举办活动 华夏月老2009年“落户”金门 两岸青年垦丁同放天灯 导报讯 2012年的海峡两岸七夕牵手会,将会是客家文化的联欢!本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