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魂(原名《褒忠义民传》)
-
作者:廖武 肖伟光
期号:第5期
来源:剧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亲 白净净 兵丁 黄河源 马蹄声 姑娘 村寨 雪莲花 公主 无污点
-
描述:距今约三百年前,客家先辈冒着被风浪吞噬之险,渡海来到台岛。他们群聚而居,拓展创业,与岛上其他各支族群一样,为宝岛的垦发洒下了艰辛的血汗。清朝乾隆五十一年,彰化林爽文兴兵作乱于大里,设府主盟,建元顺天。其戴王冠,着龙袍,册封文武,受呼“万岁”;继而分兵...
-
论清代汀州的儒学与客家社会变迁:以清初王廷抡的兴学为考察重点
-
作者:黄洁琼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汀州 儒学 客家社会变迁
-
描述:明清之际,汀州地区的儒学教育屡遭兵焚而受到严重破坏,以清初王廷抡为代表的地方官员采取各种举措振兴儒学,使汀州落后的文化面貌得到改变,儒家伦理道德深入人心。这个事例说明,教育发展与儒家思想传播和社会文化变迁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
福建土围楼
-
作者:郑石平
期号:第8期
来源:地理教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
-
描述:土围楼是客家先民出于抵御兵匪、聚族而居的需求演变来的。在外族入侵,兵火连天的久远岁月里,人们为了避开战乱,开始建筑此类建筑以求自保。正统的土楼都是圆筒形状,一般的直径多在40-50米左右,高度也多在20米以上,外部用闽西的粘性黄土夯筑出一米多厚的柱形墙体,内部
-
略论客家人的迁台及在北台湾的在地化:以台湾的蕉岭籍客家人为例
-
作者:罗传厚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省 客家人 人口迁移 六堆客家 北部地区 移居路线 族群关系 地区整合 科举考试
-
描述:据有关史料记载,最早迁居台湾的客家人是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名将刘国轩及其部属。而影响较大的是台湾南部的“六堆客家”。所谓六堆,并不是地方行政区划,而是同一语言、风俗习惯的客家人的居住区域,起源于守卫乡土的义兵组织。
-
台湾福佬文化圈的五营文化景观及其流变
-
作者:吴进喜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台湾省 文化圈 历史流变 民间信仰 文化元素 人类世界 玉皇大帝 组织体
-
描述:可能入侵的魑魅魍魉的能力。这些由各个村庄主庙(简称庄庙)主祀神明指挥的神兵,一般都被编排成东、西、南、北、中五个营,各营分别再由一名元帅率领,或集结于庙中,或分头驻守于外,称为“五方”或“五营”。[第一段]
-
微记录四则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3期
来源:档案春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1955年,20岁的苗果客家女子刘慕沙离家出走,和外省兵朱西宁远赴高雄风山,携手同奔文学前途他们的三个女儿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以及女婿谢才俊均是写作者,汇成了台湾文坛的“文学家族”。
-
民俗文化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对称关系——以潮州市意溪与枫溪两
-
作者:石中坚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潮州市 地域经济 不对称关系 意溪镇 枫溪镇 游神民俗 社会文化特征 社会变迁 经济发展
-
描述:潮州市地处闽粤两省交界处,地域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下辖有两县两区,总人口240多万,2002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307亿元,年出口创汇11亿美元。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事业也得到了重视。潮州市旧城区的古建筑和文化遗迹受到较好保护,城市环境宜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
电影【一八九五】与原着《情归大地》比较
-
作者:刘玉娇
期号:第22期
来源:育达科大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电影【一八九五】 《情归大地》 乙未抗日
-
描述:用最原始的刀、枪、棍、棒为武器,加上粮草不足、後继无援及
悬殊的人数比例下,仍义无反顾毫不退缩地浴血抗战,直到最後的一兵一卒,英
勇的事蹟惊天地泣鬼神。电影和小说在呈现此段历史故事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不管是在故事的铺陈、情节、主题乃至人物刻画等均存在蛮多的差异,这也是本
文尝试金作比较分析之处。
-
爬山爬出励志歌《明朝日一定会到山顶》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潘海兵(左)。
日前,第二届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颁奖仪式在世界客都梅州举行。来自马来西亚、台湾、广东、福建、江西等全球客家地区众多客语音乐人齐聚,竞逐十大金曲、最受欢迎网络歌曲、最佳作词、作曲
-
心灵归巢:一个历史教师眼中的客家围屋
-
作者:夏辉辉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历史教师 中学 历史教学 民居建筑物 公民社会
-
描述:金兵南侵、宋元之际蒙古铁骑横行,一次次的战乱、一次次的灾荒、一次次的背井离乡、一次次的流离颠沛,使原居于中原的汉人辗转迁徙到赣闽粤山区,与当地的土著交流融合,渐渐形成了一个汉民族的特殊民系,粤东、闽西、赣南一带是客家基本住地,而他们曾经的居所引起了后人无数的惊奇。被这惊奇牵引着,我们谋划已久的自驾考察小组,终于在2006年"五一"长假成行了,目标正是粤东和赣南的客家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