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土地情结对赣南客家礼俗的影响
-
作者:唐群
期号:第1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 礼俗 客家 赣南 文化现象 中华民族 弗洛伊德 心理情绪
-
描述:现象。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支民系,
-
改革开放结硕果 红土地上谱新章
-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红土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土地 革命烈士 中央苏区 客家文化 古田会议 上杭县 西南部
-
描述:有5900多人被定为革命烈士,137个村被定为革命基点村。
-
神奇的山水 神秘的文化 神圣的土地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党建文汇:下半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水 文化 土地 旅游景观 龙岩市 客家风情 永定土楼 建筑风格
-
描述: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是著名的侨乡。龙岩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秀丽,客家风情浓郁。龙岩市亦是旅游好去处,旅游景观闻名遐迩,别具特色。历史悠久的永定土楼,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堪称建筑史上“一绝”,
-
赣州,我为你自豪
-
作者:刘悦 张秋娣
期号:第5期
来源:小星星(作文100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州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 客家文化 资源丰富 赣江 镶嵌 世界 土地 精神
-
描述:你,是客家文化的摇篮。你,是镶嵌在赣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打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一书,我对你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为生在这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土地上感到骄傲和自豪!大自然偏爱赣州。赣州,山清水秀;赣州,资源丰富。这里是"稀
-
广西客家探寻
-
作者:黄恒秋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广西 探寻 土地 景色
-
描述:广西有客家人吗?很少人知道,广西是客家人生存的一大场域,五百年来在这块土地上大放光彩,就算我这个南来北往的“客家通”,好像所知也非常有限。2005年的春季,我踏上了这片属于客家人的土地,想要一探究竟。以前来广西,是到桂林观光,尤以漓江景色最是迷人,犹如画卷一般的山山水水,是游人的最爱。[第一段]
-
赣南农村宅基地综合利用的对策思考
-
作者:潘文芬
期号:第13期
来源: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 赣南农村 宅基地 综合利用
-
描述:策下的合理及综合利用。
-
从一份土地买卖契约管窥徐氏东海堂之播迁
-
作者:徐胜一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买卖契约 东海 土地 播迁 当事人 见证人 第二代 第一代 地契 新竹
-
描述:而且具有极密切的亲族关系。[第一段]
-
情系红土地:记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西省赣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赖
-
作者:陈剑敏
期号:第13期
来源:国土资源通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土资源部 赣州市 江西省 先进工作者 建设用地 全系统 土地开发整理 严格执法 历史遗留问题 不动摇
-
描述:在有红色故都、江南宋城、东江源头、客家摇篮之誉的赣南大地上,活跃着一支保障发展尽心尽责、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严格执法敢于碰硬的精干团队,这支团队的领头人就是今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的江西省赣州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赖启华。
-
“这方土地是我的根”——台湾客属总会会长吴伯雄返乡纪实
-
作者:张开龙 贺玮
期号:第1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会长 祖国大陆 土地 大会 世界 永定县 中国 台湾省 祖地 祖籍 中国国民党
-
描述:午7时30分,吴伯雄夫妇从龙岩驱车直奔祖地——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9时20分,车队驶入村口大道时,顷刻间爆竹喧天,鼓乐齐鸣,龙狮起舞,披红结彩的山村顿时沸腾起来。身着黑色西服的吴伯雄偕穿一套红色套裙的戴美玉,在仪仗队的前导下,接受全村吴氏宗亲的夹道欢迎。“谢谢大家!谢谢乡亲们!”吴伯雄伉俪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频频以手拭去眼角的泪水。他边走边挥手,向热情的宗亲致意,还不时用客家话向乡亲们问好,脸上充满微笑。吴伯雄伉俪在随行人员和众多记者的簇拥下缓缓来到吴氏家祠。该祠堂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1989年拆旧重建,1994年竣工。厅堂正中是吴氏列祖列宗神位;上方悬挂吴伯雄题写的“敬祖绍宗”鎏金匾额,供桌上红烛高燃,祭品纷陈。吴伯雄伉俪伫立案前,神情肃穆而凝重。在司仪的引领下,吴伯雄伉俪向列祖列宗行三鞠躬礼,并...
-
老广怀念西关骑楼新客家感激羊城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老广州唱起“落雨大、水浸街”,怀念南方的骑楼,新客家人感激广州这片土地给了自己成功的机会……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联同南方日报社、广州电台奥运风云962推出“我最爱的那片土地”征文比赛,历时一个多月,从广州甚至全省各地寄来近两百篇文章,记录了广州以及全省各地的土地变迁。目前,征文正式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