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神榜与四川客家人的祖籍记忆
作者:严奇岩  期号:第5期 来源:寻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广填四川  客家人  记忆  祖籍  四川客家  移民文化  广东人  文化融合 
描述:四川是我国第五大客家聚居省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客家人的总数在300万人左右,其中至今能讲客家话的有150万人以上。四川客家主体是来自清前期"湖广填四川"中闽、粤、赣边区的客家移民的后裔,其中以广东移民最多,所以四川客家多自称为"广东人"。
陈宛溪与四川早期现代化
作者:张莉红  期号:第2期 来源:巴蜀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早期现代化  19世纪下半叶  蚕桑基地  新式企业  近代四川  必然结果  与时俱进  历史意义  历史进程  三台县  意大利  企业家  潮流  缫丝  后裔  仕途 
描述:著名企业家。陈宛溪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功,正是他顺应四川早期现代化的潮流、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要进一步认识陈宛溪不朽业绩的历史意义,必须了解四川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读《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化》
作者:曾伯炎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最近,我拜读了孙晓芬女士的新作<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为之大喜.这本书是作者三年前出版的<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一书的姊妹篇.两书内容相通互补,堪称四川客家移民史的开山之作.
清代四川义学与客家同乡组织关系
作者:杨东升  期号:第2期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四川义学客家人同乡组织 
描述:清代四川义学在官方的倡导下,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与赀助。迁居四川的客家人在长期生活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祠庙与公所会馆,加强同乡之间的联络,同时也积极地支持地方义学的创办和管理,成为推动清代四川义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四川仪陇丁氏庄园研究
作者:黄秋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四川仪陇  丁氏庄园  客家民居 
描述:为一种客家建筑文化在四川的文化土壤上移植下来,并得到了发展,是一种建筑文化与地域因素、环境因素的有机结合和积极互动的表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客家民居丁氏庄园在保存了客家传统建筑文化基本特征的同时
四川蓬溪末代知县邹鼎祺事略
作者:胡传淮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省  知县  国民政府  蓬溪县  大埔县  财政部  成都  钟灵 
描述:巴山蜀水,钟灵毓秀;客家英才,频频涌现。清代四川省蓬溪县最后一任知县邹鼎祺(1859—1929),就是其中一员。邹鼎祺,祖籍广东大埔县,生于蜀中,仕于蜀中,卒于成都,葬于成都,为蜀循吏;其子邹琳(1888--1984),生于南宜宾,官至民国国民政府财政部政务次长、代部长
民国时期四川客家“发现”始末
作者:陈世松  期号:第5期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客家  发现过程  民国时期 
描述:四川是國內最大的客家聚居地之一。四川客家從何時起、如何被外界所發現、所認識的?文章依據知名學者羅香林、董同和的論述,並結合四川本地學者鍾祿元的觀察報導,以及新發現的一大學生的畢業論文習作,系統追溯了四川客家的發現始末。四川客家被外界發現並認識是與民國時期的客家熱潮分不開的。
浅析清代的四川客家移民
作者:常湘芸  期号:第24期 来源:华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湖广  四川客家  移民 
描述:“湖广填四川”被看做是清代前期移民史甚至是整个中国移民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四川的移民中,有一部分的客家移民,300多年来,四川客家人从处于弱势地位上传承着客家自己的文化。本文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稍微探讨四川客家移民与湖广移民的异同,从而得出四川客家移民的民族特征。
重建新天府:纪念“湖广填四川”340周年
作者:陈世松  期号:第1期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天府  地震灾区  灾后重建工作  “湖广填四川” 
描述:大量历史事实表明,迁的客家人在定居四川的过程中,勇于确立海为家的宽广胸襟,采取主动融入的姿态,故而能尽快适应环境,在四川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的创业精神,对于当前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具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
四川的客家人和客家方言
作者:李文泽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四川  客家方言  西南官话  中原地区  移民  郭沫若  普通话  广东  西南方言 
描述:一带,客家话也以广东梅县为中心,通行于客家人居住的区域,如广东东、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然而在远隔东南数千公里之遥的四川却也有客家人,客家话也在四川的一些地区通行。四川的客家人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