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097)
期刊(4703)
学位论文(891)
图书(371)
视频(160)
会议论文(136)
图片(2)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097)
期刊 (4703)
学位论文 (891)
图书 (371)
视频 (160)
会议论文 (136)
图片 (2)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64)
2014(5730)
2013(1021)
2012(1058)
2011(1008)
2010(866)
2009(460)
2008(415)
2007(246)
2001(12)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313)
客家研究辑刊(311)
政协天地(22)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中华奇石(2)
中国财富(2)
糖烟酒周刊(2)
视野(1)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
咸宁学院学报(1)
客家人的布鞋情节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邱金湟 客家妇女入得厨房,出得厅堂,在田头地角,家里家外,处处能干,样样精通。而且,在针头线尾、挑花绣朵表现在做布鞋上,更显得心灵手巧。 客家布鞋具有浓郁的文化风味和人情味。不仅体现在鞋的做工上,还体现在其蕴含的情怀上。 客家妇女不但是丈夫生产劳动上的得力助手,而且十分重视缝衣、做鞋、刺绣
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陈济才杨怿华刘荣松)薪火相传客家精神,致力民族伟大复兴。8月13日上午,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赣州举行。本次高峰论坛由赣州市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共同主办。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全国台湾同胞投
我们身上流淌着客家人的血液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周荣纲 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他却辗转北京、厦门、龙岩、台湾、梅州、赣州,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他一届都没落下。8月13日,现年77岁的周荣纲及其75岁的夫人对记者说,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参加海峡两岸客家文化交流活动,是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客家人的血液。 对周荣纲夫妇来说,每一次参加海峡两岸客家高峰
上犹客家民居门匾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坊洪 上犹客家人凡华厦落成,皆举族庆贺,屋主大门上端(当地人称之为“月印”)镶嵌的门匾更是令本族人雀跃腾欢,视作光宗耀祖的一大亮点。这种民居文化很独特且具很深的意蕴。近年来,上犹客家民居门匾文化已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历史上的晋朝最讲究门阀等级观念,大姓望族
论赣台客家文化发展与客家语言保存之方向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刘焕云 文化是一个历史性的生活团体表现其创造力的历程和结果。客家文化是客家人与客家族群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表现其创造力的潜能与实现、传承与创新之历程与结果。如果只有延续而无创新,客家文化必致衰微,如果只有创新而无延续,此一文化亦不能辨视出在时间中的同一延续性。因此,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有赖
赣南客家人在北京创办“客家会馆”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11年6月10日上午9时18分,在北京最繁华的cbd中心,建外soho西区13号楼前,锣鼓喧天,歌声嘹亮,赣南客家人创办的北京第一家“客家会馆”隆重开业!吃地道的客家饭菜,说地道的客家方言,品地道的客家香茶,听客家歌曲……北京“客家会馆”的隆重开业,为在北京工作、学习、经商的客家人提供了一个心
虎年“虎形”客家围屋游人旺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月21日,定南县历市镇车步村“虎形”围屋门前,瑞狮舞动,锣鼓喧天,吸引了许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2010年恰逢虎年,新年伊始,这座独具特色的“虎形”客家围屋备受世人关注,成为当地发展游旅
心心相依共促繁荣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8月13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和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在赣州召开后,在赣州各地引起热烈反响。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赣台两地客家人同根同族,血脉相连,应借助“客家力量”推动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共促两地繁荣发展。 上犹县文化馆馆长李丽激动地说:“相同的语言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我作为一名
诠释地名溯源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瑞 我对地名的钟爱,最先缘于广泛流传于赣州老城区百姓中的一些地名民谣,如“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一(夜)光山、二码头、三潮井、四(慈)姑、五道庙、六合铺、七姑庙、八角井、九曲巷、十(世)臣坊”“大码头的水、二城门的风、营角上的嘴、大庙里的神、光孝寺的钟、东门
客家人,我们共同的名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寻根谒祖,千里还乡。8月14日上午9时,位于赣县的江西客家博物院迎来了上百名来自台湾的客属宗亲。 尽管云厚天低,雨滴飘洒,但未能挡住他们在“客家摇篮”赣州祭祖的热情。 赣州是台湾客家乡亲的原乡故里,从赣州漂洋过海迁移至台湾的客家子孙数以百万计。 乡音难改,客家情深。借着此次在赣州参加第六届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