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681)
期刊(2095)
学位论文(353)
图书(228)
会议论文(54)
视频(53)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681)
期刊 (2095)
学位论文 (353)
图书 (228)
会议论文 (54)
视频 (53)
图片 (3)
按年份分组
2014(2519)
2012(603)
2011(583)
2009(225)
2007(102)
2004(40)
2001(8)
2000(12)
1998(1)
1995(6)
按来源分组
客家文博(36)
炎黄纵横(10)
海内与海外(8)
旅游(3)
音乐大观(2)
小城镇建设(2)
乡镇论坛(1)
科技信息(山东)(1)
建筑与环境(1)
课堂内外(初中版)(1)
于都客家唢呐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唢呐  客家  打击乐  顺口溜 
描述:江西于都的客家唢呐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就盛行干民间,“举于道路,往来人家,更阑不歇。”(《丹棱县志》)于都唢呐一般配以锣、鼓、钹等打击乐,所以俗称“吹打”。当地唢呐手就有这么四句顺口溜
浅谈客家传统民居壁画的功用
作者:徐建文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壁画  装饰作用  审美要求  民俗特点  教化功用 
描述:客家传统民居壁画是在迁徙中形成和产生的,其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嵌于客家文化心理之中,并随历史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它在装饰和美化客家人居环境的同时,还反映了客家的民俗文化特点,甚至还起到教化的作用。
客家民俗中的道教信仰
作者:郭子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信仰  客家民俗  明清时期  正一派  嘉应州  梅州  晋代 
描述:道教为中国三大宗教之一,有着悠久历史。早在三国和晋代,道教已活跃于闽、粤、赣边区,至明清时期,道教正一派在梅州盛行。据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嘉应州志》“寺庙”记载,梅州之程乡、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共有道教场所观、宫庙等44所
地方文献的学术价值:以梅州客家文献为例
作者:唐爱莲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图书情报  地方文献  客家学  学术价值 
描述:梅州市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对于梅州客家地区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人物、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如将这些静态的文献变成动态的情报信息流,则可提高客家文献的利用,为公共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发展注入活力。
赣南采茶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  民间艺术  安远县 
描述: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于赣南、粤北和闽西,一度也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
下坝迎灯闹元宵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宵  兴修水利  五华县  梅州市  广东省 
描述:下坝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相传,该村迎灯闹元宵习俗始于明成化年间,是下坝村民为纪念七世祖周逭(仙)公(1440-1507年)兴修水利造福百姓而流传下来的民俗,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客家人在近代深圳华侨移居史上的地位
作者:林易蓉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近代深圳  华侨  地位 
描述:客家人在清朝大规模迁入深圳,成为近代深圳人口的主要主要组成部分;今深圳市尤其是宝安区,旅居国外的华侨数量最大的就是马来西亚侨胞,大约有5万人,大部分是客家人及其后裔。近代深圳华侨移居史表明,深圳客家人敢为天下先,在19世纪20年代率先到国外闯荡,开近代深圳华侨移居历史之先河。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清代时期古语词
作者:王秋珺 温美姬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语词  梅县方言  客家话  古汉语  梅县话  语法特点  清代  历史层次  活化石  时期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古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古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清代时期的古语词。1、今日渠屋家个狗走草。(今天他家的
佳缘绝配 玲珑剔透:清初白玉灵芝如意赏析
作者:吴丽娥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灵芝  清初  旧石器时代  玉石  玉器  白玉  文化进程  中华文明史  中华民族  精神寄托 
描述: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已经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在长期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玉石从最初的装饰品慢慢演化成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几千年来,玉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玉的神化和灵物的概念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隋唐五代时期古语词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隋唐五代时期  古语词  梅县方言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语法特点  历史层次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吉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吉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古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隋唐五代时期的古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