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14)
期刊(198)
学位论文(133)
视频(29)
图书(25)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14)
期刊 (198)
学位论文 (133)
视频 (29)
图书 (25)
会议论文 (3)
按年份分组
2015(29)
2014(314)
2013(120)
2012(131)
2010(105)
2009(65)
2008(48)
2006(16)
2002(4)
200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72)
赣南日报(49)
福建乡土(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
福建文学(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源流(2)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
诗刊(1)
漢學研究(1)
客家年俗,在传承中绽放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瑞金市叶坪乡,在祖祠堂里,谢家宗亲按传统礼仪割鸡礼迎祖祭。 宁都县黄石镇,在祖祠堂前,身前摆满祭品的客家农村妇女在虔诚地等候祭祖仪式。 宁都县黄石镇,人们燃放鞭炮迎接前来祭祀的祭师们。 ○记者刘念海 廖祥云 文/图 今年春节,央视“新春走基层”以“家风是什么”为主题进行了采访活动,在全国范围内
吃客家美食知客家“人品”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曾秋玲 “开学餐”饱含祝福与期望 开学了,家住梅城的兴宁籍邓女士特意给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孙子欣欣做了一顿简单而又特别的早餐:一份腌面,一份瘦肉蛋花葱蒜芹菜汤。她一边疼爱地看着欣欣香香地吃着喝着,一边念叨说:“吃哩鸡春,春春光光;吃哩葱,聪明伶俐;吃哩蒜,会划算;吃哩芹菜,读书勤奋。
客家“五虎”游江南
作者:杨力翔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宋湘的孤本诗钞(图片来自网络) 客家地区,卧虎藏龙,贤能俊彦,层出不穷。相传清朝嘉庆年间,宋湘曾经与张翱等人“五虎游江南,一路无敌手”,便是其中一则佳话。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梅县白渡镇象湖村人,名列“梅州八贤”之一;张翱,字思飞,号仪坡,大埔县百侯镇南山村人。前者既是一位著述颇丰、异常杰出的
客家劝学谚语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连允东 客家谚语是指在客家地区群众口头上广泛流传的一种固定的语句,又称“客家俗语”。宁化客家祖地流传的谚语丰富多彩。按内容就可分为时政、事理、修养、社交、生活、自然、生产大类,大致有3000
客家女神“仙人叔婆”
作者:冯锡煌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平远县仁居镇驾虹桥畔的法妙仙母宫内,供奉着一尊叫“仙人叔婆”的客家女神。明末至今,一直受到民众的虔诚崇祀,常年香火鼎盛。 说起这位女神,可有一段神奇的来历。据说,女神原是今蕉岭县蕉南村郭念四郎的四女儿,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3)农历五月初四。这天,满天彩霞,异香弥漫,一群五色小鸟聚于郭家
正月里来看
作者:吴林增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走古事,场面堪比西班牙斗牛;扛着“客家第一粽”巡游;还有拔龙灯、闹春田……正月里,龙岩连城、长汀等地将奉上客家风情表演大餐,让你大饱眼福。 罗坊走古事时间:元宵(2月14日) 地点:连城县罗坊乡 在客家,永定、连城、长汀等地都有走古事的习俗。其中,以连城县罗坊走古事最为出名。 通常,走古事在元宵
驿道悠悠话古今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杨村坊式亭。 温礼明 摄 秋溪老街古驿道。温礼明 摄 李方圆 特约记者赖於艳 阳春时节,细雨蒙蒙,撑一把油纸伞,徜徉在琴江河畔被学者称为“客家驿道”的石城县通往旧汀州府宁化县石壁镇的古驿道上,光亮圆润的鹅卵石、泛着青苔的古城墙、微微翘起的马头墙构成了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彩画。 顺着
自强不息,传承永继
作者: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发展的时代,也被人趣称为“小”时代,从社会整体发展看,小时代也需要大方向。人们怎么保持对家国和文化的认同,从而使文化向心力、民族凝聚力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的可靠依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借参加媒体会议的机会到了梅州,从梅州深厚原生的客家文化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客家人,就是中
驿道悠悠话古今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杨村古驿道上的坊式亭极为罕见,是牌坊与茶亭合二为一的清代客家建筑。 ▲秋溪老街古驿道。 李方圆 赖於艳 阳春时节,细雨蒙蒙,撑一把油纸伞,徜徉在赣州石城县的琴江河畔,在这条被学者称为“客家驿道”的石城县通往旧汀州府宁化县石壁镇的古驿道上,光亮圆润的鹅卵石、泛着青苔的古城墙、
以传承客家饮食文化为己任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钢文一边烹饪一边向学生讲解。(连志城 摄) ●见习记者 黄焱 本报记者 李少凤 梅州农业学校烹饪老师陈钢文从小就与“味道”结下不解之缘,现在他的目标是“传承客家味道”。他认为一个城市的“味道”是积淀了厚重的饮食文化,最能留住人的。 陈钢文是广东省首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