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397)
期刊(920)
图书(217)
学位论文(131)
视频(65)
会议论文(18)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397)
期刊 (920)
图书 (217)
学位论文 (131)
视频 (65)
会议论文 (18)
图片 (3)
按年份分组
2015(68)
2014(1206)
2013(250)
2010(269)
2008(106)
2004(7)
1997(5)
1993(2)
1992(3)
1988(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92)
龙岩学院学报(10)
语言研究(6)
海峡旅游(3)
消费(2)
南方建筑(1)
福建建筑(1)
规划师(1)
信息导刊(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百年南社与客家梅州
作者:刘奕宏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南社广东分社第一次雅集合影 南社刊物保存了大量梅州籍成员的诗文作品 ■附录:梅州籍南社成员名录  【钩沉】 提要:2012年4月底,上百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南社成员后裔,齐聚苏州周庄,研讨南社的人文精神遗产,了解周庄挖掘保护南社人文
福建土楼 客家永定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福建省永定县是世界闻名的土楼之都,分布全县的2万多座土楼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土楼所蕴含的客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去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根在永定 福建土楼涉及二市三县,但源于哪
稻作与客家文化培育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廖开顺 稻作――水稻生产活动,是人类物质文明跨越式进步的结果,并且,由稻作而产生稻作文化。稻作文化是由于稻作生产而生发出来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诸多方面。客家先民从北方迁徙到南方赣闽粤边地,由旱作转换为稻作,其文化的培育与形成无不与稻作有关。 客家精神在早期的稻作生产中形成 客家先
走进永定客家土楼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洪坑福裕楼 洪坑振成楼 初溪土楼群 永隆昌楼 南溪十里土楼长城 本报记者 史良洁 当地时间7月6日下午6点左右,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福建省永定县、南靖县和华安县六群四楼46座“福建土楼”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振奋人心的时刻,距宝安中旅组
走进永定客家土楼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洪坑福裕楼 洪坑振成楼 初溪土楼群 永隆昌楼 南溪十里土楼长城 本报记者 史良洁 当地时间7月6日下午6点左右,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福建省永定县、南靖县和华安县六群四楼46座“福建土楼”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振奋人心的时刻,距宝安中旅组
客家文化与产业发展论坛 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发展客家文化产业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张新雄(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专家顾问、广东动漫城副总经理): 目前梅州市的动漫产业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动漫专业人才稀缺,动漫市场链条模糊,市场化集群运作尚未出现。梅州的动漫企业也屈指可数,就是汉唐(细哥子细妹子)、盛唐(客客龙)这几家。加上地处山区,交通仍显不便,人才仍在外流,梅州自身的客家文
龙南:让客家精神永驻校园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叶伟贤徐丽芸文/图 今年以来,龙南县大力开展“客家文化进校园”活动,走出了一条客家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者相结合的新路子。 客家元素融入校园文化 走访龙南各中小学校,随处可见客家文化宣传长廊、展览室、标语横幅、黑板报、班牌,还有专门的客家文化课程、课外活动、文艺表演、游戏活
打造闽台客家研究新高地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钟德彪 【记者】邹院长,你好,祝贺你担任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第一任院长。你能否介绍闽台客家研究院创建的有关背景?换句话说,为什么要创建这个研究院? 【邹宇】谢谢!学校要我来担任第一任闽台客家研究院院长,说明学校对办好客家研究院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创建闽台客家研究院意义
客家围屋凉帽登上文艺舞台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凉帽走上舞台。 周春庭(左一)指导演员排练。 惠阳客家文化艺术团演员表演 《围屋恋歌》。(翻拍) 本组图片 (除署名外)本报记者魏云鹤摄 演员们排练小品《山村小诊所》。 围屋、古井;娘酒、凉帽;梅菜、荔枝……这些惠州人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经过艺术手法的挖掘和包装,全都搬上了文艺舞台,升华为
论客家山歌的和谐之美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廖小凤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起,唱出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闽粤台湾,湘赣川滇,都可以听到耳熟能详的客家山歌的旋律。它以那难以名状的奥妙留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 客家山歌作为客家人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反映了普通的客家人对自然环境以及人自身的一些认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