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渐被淡忘的客家农机具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辘轴
蓑衣和笠麻
龙骨车
墙筛板和扬蹄
水碓
石磨
[农事]
提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元宵过后年味渐淡,客家地区勤劳的农人又要开始操心春耕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很常见的客家农家生产生活器械,
-
“客家文化的自觉性让我感动”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摄制组在大埔深入到陶瓷生产车间采访。(照片由丘佳纳提供)
●本报记者李少凤通讯员林文昌
8月27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华人世界”栏目百集大型系列节目《客家足迹行》摄制组一行来到梅州,对我市各县(市、区)的建筑、饮食、民俗活动以及杰出乡贤等具有鲜明客家文化特色的项目和人物等进行深入采
-
朱泽君在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筹备座谈会上指出 融汇世界的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昨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筹备座谈会。市委书记朱泽君指出,办好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梅州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以文化建设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努力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齐
-
增城何屋村也有仙姑祠
-
作者:赖伟行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何屋村保留完好的聚堂家塾。
①何仙姑祠堂屋檐的古朴装饰。
②正在修缮的何仙姑祠堂。
③何屋村古老宅邸里别具特色的厅厦。
正果镇何屋村又现何仙姑祠及大型客家围屋市国土局正帮扶重修祠堂
八仙中的何仙姑早已为世人所熟知,随着近年媒体的报道,位于增城小楼镇的何仙姑家庙也渐渐家喻户晓。但是,
-
客家文学创作,梅州有许多好的资源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人物简介:
何建明:江苏省苏州市人。全国劳动模范。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2012年当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新时期最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七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三获鲁迅文学奖、五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已出版报告文学作品50余部(篇)
-
梁璧如:被历史尘封的客家巨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梁璧如像
▲梁璧如在马来亚的故居
▲梁璧如在祖籍地梅城的故居洁养堂
▲“乐善好施”牌坊残件
[人物]
●本报记者刘奕宏钟小丰通讯员徐友德
夏日的夕阳里,梅城江南的寮背岭,阳光被高层楼盘拖出一个长长的影子,越过一口水塘,投射在一座气势颇为雄伟的客家围龙屋上
-
傩公·傩婆述闽西北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反映闽西北客家文化的长篇小说《傩公·傩婆》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福建武夷山大源村是泰宁古傩起源的地方,小说《傩公·傩婆》以大源村古傩的守望与传承为背景,以客家民俗文化为经,以闽西北旅游为纬,以感情
-
董贞客家文化滋润了我的歌声
-
作者:骆志雄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骆志雄 文/图
[核心阅读]
9月15日,中央电视 台 纪 录 片 频 道(CCTV―9)摄制组一行四人来我市拍摄。他们制作的一部七集介绍中国游戏的纪录片,其中有一集是关于歌手董贞的。
董贞是从三明走出去的本土音乐人。近几年来,她致力于创作和演唱以仙侠故事为背景的歌曲,被
-
十番锣鼓生“声”不息的客家艺术
-
作者:曾凤清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曾凤清 文/图
[核心阅读]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晚风轻拂下,龙津河水荡漾起阵阵涟漪,也将河畔悠扬丝弦、欢庆鼓点的韵律送进小城居民的耳中。
在清流县龙津河畔的九龙广场,清流县客家十番锣鼓民乐研究会每周一、三、五晚都会集合排练。观赏客家十番锣鼓表演,已成为山城居民傍晚闲暇的
-
客家山水、古城、土楼都说“我爱你”七夕牵手会“客家好爱你”
-
作者:林静娴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石门湖风光
汀州古城
培田古民居
“客家好爱你”2012海峡两岸七夕牵手会活动即将启动了,据主办方之一的台湾《民众日报》工作人员介绍,来自高雄、屏东、苗栗、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