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163)
学位论文(1178)
报纸(1155)
图书(619)
会议论文(107)
视频(33)
按栏目分组
期刊 (2163)
学位论文 (1178)
报纸 (1155)
图书 (619)
会议论文 (107)
视频 (33)
按年份分组
2014(3004)
2012(328)
2011(364)
2010(319)
2009(221)
2008(210)
1999(8)
1996(13)
1992(5)
1989(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487)
嘉应学院学报(91)
龙岩学院学报(29)
岭南文史(11)
客家(4)
家具与室内装饰(3)
美术教育研究(3)
广西社会科学(2)
科技信息(学术版)(1)
江苏地名(1)
编撰一部客家文学史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墨白(河南文学院副院长) 我是河南人,梅州客家人很多都是从河南南迁来的,因此我来到梅州感觉特别亲切,梅州的饮食口味等很多都与河南相近。河南也有很多客家文化研究机构,因此我对客家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客家人中出过很多文学大家,如有“诗界革新旗帜”之称的晚清诗人黄遵宪、中国早期象征诗派代表人物李
特色办学弘扬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昨日下午,知名学者、教育专家、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应邀到嘉应学院作“高等教育和大学管理工作”专题报告,并欣然受聘为嘉应学院客座教授。市长谭君铁,嘉应学院党委书记丘小宏、校长邱国锋等出席报告会。 黄达人教授是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提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惠阳每年1000万元修缮客家文化遗产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惠阳育英楼。 《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匡湘鄂)日前,记者从惠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活动上获悉,该区启动了育英楼、会水楼等惠阳历史文化“八馆”的修复完善工程。惠阳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成功修缮了崇林世居、碧滟楼等客家遗产。 目前惠阳区共有国家重点文物
陈裕华,一生追寻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吴云凯邱有平特约记者赖於艳 他年过七旬,却常常跋山涉水、走村串户探寻文化身影;退休在家后,却依然刻苦学习电脑知识,每日伏案记录文化点滴……他,就是客家文化的守望者、石城文化的研究者陈裕华
《中国客家村居图》长卷即将问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① ② ■全长339米,高0.96米,由客籍画家熊启雄花十年心血创作 ■拟整卷捐给首届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 本报讯(记者钟小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古村落研究学者、客籍著名画家熊启雄用十年时间,以闽、粤、赣客家人居住的民居和环境作为表现对象,创作全长339米、高0.96米
惠州可建“客家民俗一条街”
作者:钟伟连 张琪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方日报讯(记者/钟伟连通讯员/张琪)“现在到外地出差或旅游,不论身在何处,推开窗子一望,几乎所有城市都是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没有特色的城市,是没有魅力和生命力的。”25日,惠州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大会暨“创新文化发展与创新城市建设”理论研讨会举行。惠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调研员王师旺在会上提出
苏东坡与客家美食赖晨
作者:赖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苏东坡(1036—1101),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还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家。他虽然不是客家人,却与客家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客家美食史上留下许多佳话。 1047年,苏东坡之父苏洵游学赣州,住在水南乡隐士钟子翼、钟概兄弟家里。期间,钟家热情相待,与钟家相邻的客家人相继提着水酒,或托一盘花生
客家高僧慈航法师的传奇人生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宁江炳 慈航于光绪乙末年(公元1895―1954年)八月初七出身于耕读世家,建宁县溪口镇艾阳村人。据建宁《艾氏族谱》载:南宋末年,元兵侵犯凉州,艾姓兄弟自甘肃天水逃难至建宁西图际定居。建宁艾氏奉艾淑南为始祖,后西图际改称艾阳村。父亲艾炳元是清末国子监生,母亲谢氏系出当地名门。艾炳元给婴
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一脉相承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张惠婷 “第十一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在‘客家摇篮’赣州举办,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有着重要意义;能为赣州发挥客家文化优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营造出良好的氛围。”10月10日,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邓永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邓永
这是为客家文化传承做的一件大好事!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文化艺术节嘉宾拿到本报特刊后先睹为快。(古礼贤摄) 本报讯(记者陈潮华)本报精心策划、抽调精兵强将,历时2个多月,为广大读者奉上40个版的《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特刊》。昨日早晨,这40个版的特刊随着当天的《梅州日报》一起送到了与会嘉宾和广大读者的手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他们纷纷称赞本报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