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女在事业与家庭中凸显优秀本色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宋秀杰 人长得漂亮,又勤劳贤惠。这是对客家女的普遍评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身为客家女的丈夫也十分珍惜自己的家庭和疼爱自己的爱妻;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乐意找客家女为妻。客家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初期,大批的“湘妹”“川妹”“上海妹”涌入广东。一段时间,
香港学生来梅考察交流 了解客家文化盛赞梅州魅力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经过梅州市客乡情旅行社的牵线、协调、组织,6月21日至25日,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酒店服务及旅游系学生一行来梅考察交流,对梅州人文历史、客家民俗风情、特色建筑等大加赞赏。嘉应学院院长邱国锋参加了在该校的活动。 考察团成员先后前往我市各大旅游景点、知名企业、大小酒店、嘉应学院等地参观考察,并在嘉应
客家村名里的玄机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陈相飞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名字即不便于称谓,指称起来就很别扭。所以,为了方便称呼,讲得顺口,世间万事万物大抵会取一个名字。 那么,名字究竟怎么个取法?战国时期荀子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大意是,名字并非一定要哪个才适宜,只要人们共同约定并广为接受
华侨拜师 把客家舞带回荷兰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南都讯 记者莫晓东 通讯员凌有福 昨日上午,凤岗镇文广中心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这些人找到凤岗舞蹈协会负责人,要求“拜师”学艺。原来,他们是荷兰一个华侨艺术团的团员,出于对凤岗客侨文化艺术的热爱,利用返乡探亲之机,专程到凤岗舞蹈协会学习凤岗客家舞蹈。 前来学习凤岗客家舞蹈的华侨共8人,都是艺术
宁都喜获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称号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许万里、记者刘念海报道:10月15日,在宁都县第二届“翠微之春”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获得“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称号的宁都县授牌。 宁都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客家民俗文化艺术活动盛行。同时,由于宁都人民“崇文尚古”的特性,使宁都的民俗文化具有强大的传承性、包容性,客家歌、
新客家尽孝怎一个累字了得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孔雀东南飞。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这片热土吸引了大批外地人才,他们扎根成为“新客家”。如今,这批“新客家”很多已步入中年,家乡父母更是垂垂老矣。说起思亲之苦,他们有道不尽的感触…… 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节 儿童节 父亲节 特别报道 我们的“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节-儿童节-父亲节特别报
天河凤凰街创文新招 百名客家妇女争当创文宣传员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创文你我他 日前,在凤凰街渔沙坦文化站出现了热闹非凡的一幕,一场凤凰街创文明客家山歌专场表演,吸引了大批街坊前来观看。 “阿婆排排坐,讲讲村中事。”10多位凤凰街的客家妇女化上浓妆扮演“阿婆”,边唱客家山歌边演戏,以戏剧形式告诉大家发生在村中的一些好人好事。精彩的演出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罗可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原所长): 挖掘名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罗可群 古直是令人敬仰的学问家、教育家、爱国者,宣传古直就是宣传客家精神、就是宣扬客家文化,是研究客家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梅州大多数人不了解古直,但我认为:“是金子始终都会发光的,古直是客家人的代表之一,是客家人的骄傲。”15年前,我写了一篇《南社诗人古直生平及其爱国思想》,
客家方言 客家俚语话婚嫁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人对婚嫁是十分重视的,态度也是十分严肃、比较保守的。对从一而终、忠贞不渝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客家人都是十分赞赏的,从而也演绎出很多生动有趣的婚嫁俚语。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倒狐狸满山走。倒就是到、给、得的意思,此俚语琅琅上口,也很好理解,即寓意女人婚后应荣辱随夫、忠贞不渝。 男怕投差行,
有趣的客家亲情俚语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手心手背都系肉做爷爷奶奶的,对待外孙和外孙女要像对待孙子和孙女一样。这样的话,儿子欢喜,女儿也欢喜。 老婆唔惜(爱)惜脉(谁)人做丈夫的特别要关心妻子,永远把妻子作为心上人,各方面都要关爱。 树大开花,子大分家在家庭中,儿子长大成人,特别是娶了媳妇后,肯定就要按儿子的多少分成几家小家来过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