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租房”万汇楼形似客家围屋 系首个由开发商主导建设的经济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记者 王卫国 实习生 汪贝)广州首家由开发商主导建造的经济型租赁房“万汇楼”日前正式入伙,在这里大约只需要450元/月就可以租到30—40平方米的公寓,而源自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更为住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亲和围居的体验。
最多可容纳1800人居住
万汇楼位于黄岐浔峰洲路8号,占
-
客家娘酒煮鸡子猪腰汤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昨天为廿四节气的“惊蛰”。从这节气开始,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动物逐渐苏醒过来。此时南方的暖湿气流开始向北移,迫使北方的干冷气流逐渐后退。暖空气轻,总是沿着冷空气的“背脊”往上爬,当它升到寒冷的高空时,携带的水汽就凝结成云。云中的小水滴集成大水滴,就会变成了下降的雨点。同时,小水滴轻
-
山歌交响化赋予客家山歌新魅力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核心提示 客家山歌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如何才能让这颗明珠更加璀璨、耀眼?在罗湖区委宣传部和罗湖区文联26日联合承办的“客家山歌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海峡两岸专家就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客家山歌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必须让其得
-
大山深藏客家民居“博物馆” 梅县水车镇茶山村申报“广东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记者昨日获悉,地处梅县水车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村——茶山村,被作为梅州市唯一一个具备“广东历史文化名村”评审条件的自然村,向广东省申报“广东历史文化名村”。
深藏山中鲜为人知
环抱在群山丛中的梅县水车镇茶山村是一个只有80多户、常住人口300多人的小山村,在这个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山
-
目不识丁却出口成歌 擅长自编自唱客家山歌的冯乃福被乡亲们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冯乃福近照。 照片由本人提供
冯乃福今年78岁,是惠东县安墩镇杉元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因自幼家贫,无缘上学,直至4年前斗大的字也识不了几个。但是他嗓子亮,聪颖过人,年轻时耳濡目染中竟无师自通,学会了自编自唱五句板客家山歌,被乡亲们誉为“山歌王”。
从小不识字 却能自编自唱出口成歌
冯乃福19
-
客家旧习漫谈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关照 客家人有不少传统习俗,影响久远的主要有三。 一是敬鬼神。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小农经济社会,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经常处于不利和无力的境地,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界萌发出各种猜想,鬼神论应运而生。客家人既信鬼,也信神。就鬼魂而言,客家人相信“生死轮回”,认为人死后精灵不灭,或升天成仙,或投胎转世,或
-
看土楼之都 赏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福建土楼被列为世界遗产,人间奇迹。一时,海内外名流学者,商家旅团以及高人韵士接踵而来。他们吃在土楼,看在土楼,住在土楼。一个个乐在其中,留连忘返。也有不少文人墨客,还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墨迹。请看本报曾经载过的一首诗吧:“土楼风景冠千秋,艺纳群科汇海流;五彩缤纷仙世界,宜居宜赏宜优游。”土楼真有如此神奇
-
香溪堡:客家妹子邀你对歌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下榻在香溪堡的竹屋别墅里,一切烦恼烟消云散。 本报记者王子轩 摄
瞧,这追逐着游人售卖的“水上超市”是不是很有特色。本报记者王子轩 摄
香溪堡竹筏漂流深得游客追捧。 本报记者王子轩 摄
古堡风情。 本报采集
香溪堡两岸风光秀丽
-
每枚像章都记录历史 “新客家”孟展鹏20年收藏百余枚毛主席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孟先生收集的毛主席像章。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朱如丹 摄
近年来,毛主席像章成为民间收藏一大热点,这不仅是人们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怀念和敬意,更是因为这些像章是一段历史的真实见证。从河南来惠发展的“新客家”孟展鹏,就用20年时间收藏了100余枚毛主席像章。
■ 本报记者朱如丹
缘由
从好玩到被
-
千年古邑迎来文化盛会 河源举办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紫金花朝戏,是河源特有的地方剧种。
龙川秦代越王井
2222年前,秦始皇30万大军的铁蹄在古龙川大地上踏响,它带来的并不是血腥屠杀,而是“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给当时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古龙川带来高度发达的中原文明,终使“开放、兼容、敢冒、创新、重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