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以来粤东梅县墟市的发展形态与地方社会
-
作者:周建新 周琍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 墟市 客家 地方社会
-
描述:墟市是观察一个区域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视角。本文采用田野调查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旨在描写明清以来粤东梅县墟市的历史、周边宗族、墟市庙会的基础上,认识客家传统社会中有关宗族、墟市和庙宇这三大网络的互动关系,进而希望展示墟市历史文化与客家地域社会形成的关系。
-
粤东地区客家风水林群落特征研究
-
作者:杨期和 陈美凤 赖万年 杨和生 况伟
期号:第12期
来源: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水林 群落特征 多样性 粤东
-
描述:、莎草科、桃金娘科、茜草科植物占优势,层次清晰,垂直分层现象明显,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明显,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较高。【结论】粤东蕉岭县北礤镇石寨村风水林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是目前粤东区保存较完好的自然林,具有典型的地带特色。
-
粤东地区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特征及其族群意象
-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 三山国王 客家 族群意象
-
描述:三山国王是粤东地区一个重要且独特的神明,本文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粤东地区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神明形象、神明身份和信仰活动以及所反映出客家和潮汕族群意象的分野。
-
粤东梅州“香花佛事”中的“目连救母”
-
作者:王馗
期号:第2期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目连救母 宗教仪式 佛事 莲池 戏曲研究 粤东 角色转移 故事 劝善 佛教
-
描述:香花,是流行于粤东梅州客家民系的佛教超度仪式。在梅州基层社会有多种称谓,比较普遍的称谓有:做香花、做斋、做佛事、做好事、做功德、做和尚等,均指丧事活动中操行的超度仪式,
-
从“贼巢”到“邹鲁乡”:明末清初粤东大埔县白堠乡村社会变迁
-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贼巢 科举 文化之乡 社会变迁
-
描述:明末清初的粤东地方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文章以大埔县百堠村为个案,具体探讨该村在由“贼巢”到“邹鲁乡”的变迁过程中,乡绅阶层的产生及其对地方社会变迁的影响和作用。对于认识粤东地方社会转型的细节和内在机制,理解客家传统社会,这有着重要意义。
-
明清时期粤东北流民与社会变迁
-
作者:周伟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粤东北 流民 客家 生态
-
描述:的认同,通过参与科举、组建宗族等方式,极大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并逐渐取得了地方社会的控制权。随着流民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直至完全“土著化”,流民群体开始拥有了书写自身历史的权力。这也促使粤东北地区的区域认同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而这正是十九世纪出现“土客问题”之后,“客家人”认同意识产生的历史根源。
-
明清乡村士绅与客家社会变迁:以粤东大埔县白堠村为例
-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埔县 社会变迁 乡村士绅 粤东 客家 明清 文献搜集 田野调查
-
描述: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发现了族谱、文集、家礼本、碑刻、
-
从多姓村到单姓村:东南宗族社会生存策略研究:以粤东丰顺县为例
-
作者:曾祥委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 策略研究 社会生存 丰顺县 粤东 弗里德曼 基本单位 农村社会 东南地区 村落
-
描述:地方社区的重叠在这个国家的其他地区也已经发现,特别在中部的省份,但在中国的东南地区,这种情况似乎最为明显。”[第一段]
-
粤东客家传统武术流失原因与对策
-
作者:焦峪平
期号:第4期
来源: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 客家武术 传统武术 流失原因
-
描述:客家是在历史迁移中形成的独特的汉族民系,粤东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武术作为客家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和发展中出现了流失迹象。探析粤东客家体育文化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使客家武术文化得到保护,使其能更好的普及和发展。
-
生态·社会·共同体
-
作者:王福昌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清以来 闽粤赣三边地区 生态 社会 共同体
-
描述:体、生态与社会统一的共同体论,把过去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相互剥离的生态与社会重新融入到同一个共同体,不仅视自然生态为人类历史展开的舞台,还视其为一个能动的演员。基于此,文章分为五个部分,逐次展开。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