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760)
期刊(2304)
学位论文(456)
图书(225)
会议论文(60)
视频(36)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760)
期刊 (2304)
学位论文 (456)
图书 (225)
会议论文 (60)
视频 (36)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41)
2014(2785)
2013(574)
2012(602)
2011(604)
2010(469)
2009(237)
2007(112)
2004(30)
2003(16)
按来源分组
龙岩学院学报(31)
神州民俗(18)
民俗(6)
艺术探索(5)
当代体育科技(3)
歌曲(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1)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
发展(1)
社会转型期客家民俗舞蹈的发展趋势
作者:马文华  期号:第10期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舞蹈  转型  发展 
描述:社会高速发展我国很多地区的民俗舞蹈已经濒临消失,客家民俗舞蹈作为一种动态艺术,它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型态。
明中叶后闽西粤东客地文教的进步与民风丕变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1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  粤东  明中叶以来  文教进步  民风丕变 
描述:民风丕变的发展演变轨迹。
民俗体育的生态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尹秀娟  期号:第31期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俗  生态体育  民俗体育 
描述:民俗体育具有悠久的韵味和深沉的质感,它多层次的反应民族的特质、思想精髓、伦理价值、哲理内涵等内容,是动态研究中国区域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构建和生态发展道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民俗舞蹈及其在新时期的发展趋势:以梅州地区为例
作者:肖灿  期号:第2期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俗舞蹈  发展  梅州 
描述:客家民俗舞蹈主要体现在民俗活动中,包括宗教类民俗、节庆类民俗以及来源于生活、生产的民间曲艺中.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与变迁,客家地区的民俗舞蹈受到极大冲击,体现在传承人缺失、商业化对原生态民俗舞蹈的破坏等诸方面.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政府的扶持、学校的培育等手段来实施保护.
土客冲突、商镇发展民俗创造:江西上犹营前圩的个案研究
作者:黄志繁  期号:第1期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族  民俗  赣南  门榜  九狮拜象 
描述:说,"地方"民俗实际上是一种策略,一种应对社区竞争和发展需要的策略;从广义上说,一切民俗活动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动,民众根据现实政治经济需要对传统民俗不断进行着"发明"和"创造"。
生态良好 人居舒适 民风淳朴:介绍广东省蕉岭县
作者:杨成林  期号:第10期 来源:长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蕉岭县  广东省  百岁老人  长寿  客家民系  林业生态  韩江上游  百岁以上  民风  老年学 
描述: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四面环山,是汉族客家民系聚居的地方。蕉岭是广东省最好的林业生态县之一。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茂密,风景优美
“大海峡时代”背景下闽台民俗体育文化发展SWOT分析
作者:黄玮瑛  期号:第1期 来源: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台客家民俗体育  发展  SWOT分析 
描述:劣势是商品经济的冲击及闽台客家民俗体育的文化层次不高;发展的机遇是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经济的高速大发展及闽台体育赛事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开展;发展所面临的威胁因子主要是部分台湾民众国家认同感的缺失及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及教材匮乏.
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图文互动版 第12卷 民风民俗
作者:徐寒  来源: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图文互动版 第12卷 民风民俗
攸县民俗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绿色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铁水  民间  民俗  城关  龙舟赛  龙船  胡子  长调  客家山歌  新中国成立初期 
描述:攸县民风民俗淳厚,历史悠久。经"非遗"普查,攸县境内现有"非遗"门类15个、条目358个(涉及15个乡镇),已进入田野调查和入库项目有72项,其中有"省保"项目1个——《贾山皮影》、"市保"项目6个、"县保"项目35个,属"非遗"大县。
南雄牛子寨赖姓村民俗探析
作者:赖井洋  期号:第1期 来源:神州民俗(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雄  牛子寨  牛子石  民俗 
描述:牛子寨位于广东南雄的东北,是南雄赖姓族人较集中的居住区。主要包括庙前和孔塘两个行政村及周边赖姓村落。当地赖姓族人的习俗既保留了客家人的某些相同的特征,同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又有其某些独特的因素,并保留至今。对这个独特区域的民俗进行研究有助于民俗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