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人的待客之道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乐秋
客家人历来好客喜茶。他们大多居于山区,自己种茶、制茶。即使没有茶园茶山的人家,也要在房前屋后种上几棵。客家人喝的是热茶。过去没有热水瓶储热水泡茶,家家都用茶壶锅炖茶。亲戚朋友来了,首先是炖滚茶,张碟子(用盘子装上食品)招待。邻里乡亲路过家门也要热情招呼:“进来,食碗茶来!”
-
借网络之力将客家名菜推向世界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肖荣祯报道:“要借助网络媒体之力推介赣州客家名菜……”7月31日,在“古井贡酒·年份原浆”杯赣州第三届餐饮业“十大客家名菜”、“十大消费者满意酒店”网络评选活动暨赣州客家餐饮服务与发展论坛上,来自赣州市烹饪餐饮协会、赣南师范学院等单位的餐饮业专家、企业负责人畅所欲言,对今后赣州客家餐饮业
-
客家安席礼仪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钟明山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客家祖先将中原的礼仪与南方土著人的规矩优势互补,渐渐地形成了一整套较为规范的风俗习惯。这从办理红白喜事的安席礼仪,便可窥一斑。
安席二字好写,但安席却并不容易。每一个家庭遇到红白喜事时,都希望办得风风光光。所以,均得请地理先生把好安席一关,免得当场招惹亲戚的不满,或
-
客家服饰装束
-
作者:方芳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狮子帽。
温礼明摄
清朝以前的服饰,男女都穿布质大襟衣(俗称大巴衫),白头裤。女人的衣服另加边条装饰。春秋季节,男女多穿嵌肩,俗称“背褡”。冬天,男人一般戴布帽、棉纱帽,老人戴风帽,小孩戴各种花帽,女人戴满额、绉纱。
清以后,青年男人改穿对襟便衣,老年男人仍穿大襟衣。以土棉布居多,夏布亦不
-
3000演员备战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展演68个具有赣南浓郁风情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席荣 记者刘珊伊
本报讯11月25日,记者从赣州市群艺馆获悉,来自我市各地的3000多名演职人员正积极排演68个颇具赣南浓郁风情的节目,将为第三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的嘉宾献上一场赣南
-
我市保护与传承客家饮食手工技艺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记者任仕兰实习生宋霞)6月11日至15日,我市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对赣南客家饮食文化品牌建设进行专题调研。
据了解,我市非常重视客家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全市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项目中饮食类项目有12个,市级“非遗”项目中饮食类有24个,县级“非遗”项目中饮食类有69个。一直以来,我市
-
客家人,我们共同的名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寻根谒祖,千里还乡。8月14日上午9时,位于赣县的江西客家博物院迎来了上百名来自台湾的客属宗亲。
尽管云厚天低,雨滴飘洒,但未能挡住他们在“客家摇篮”赣州祭祖的热情。
赣州是台湾客家乡亲的原乡故里,从赣州漂洋过海迁移至台湾的客家子孙数以百万计。
乡音难改,客家情深。借着此次在赣州参加第六届海峡
-
客家先生坐礼台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钟明山
客家人办红白喜事,规模较大的,要从本房中请人帮忙理事,即聘请先生,以图圆满,脸上有光彩。先生之职,得由有文化、懂礼节的长者担任。坐礼台,是先生的主要任务。所谓礼,是长期沿袭的风俗习惯所形成的公认仪节,含尊敬之意。台,狭义指桌子,意思是由先生代东家接受宾客礼仪。
东家办喜事这天,先生得
-
中国(赣州)客家生态文化旅游节暨樱花节在赣县开幕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郭远平报道:十里樱花正烂漫,贡水之畔尽欢歌。3月15日,赣县客家文化城成了欢乐的海洋,以打响“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旅游品牌为宗旨的中国(赣州)客家生态文化旅游节暨樱花节在这里隆重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平宣布开幕,市领导王昭悠、骆炳峰、彭光华、唐玉英、潘其乐等出席开幕式。 本届生态文化
-
客家饮食,如何让人回味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宗家财幸平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赣南是客家摇篮,赣南客家饮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千锤百炼、南北交融、东西交流,形成了清新古朴、乡土气息浓郁、独具一格的赣南客家风味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舌尖”上的要求也越来越精、越来越细,对“弘扬客家饮食文化”“创新发展客家菜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