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荒岛贼穴到聚落街庄:以涠洲岛为例看明清时期华南海岛之开发
-
作者:陈贤波
期号:第0期
来源: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涠洲岛 海防 采珠业 客家 天主教
-
描述:台。清代以后,涠洲岛上偷渡私垦活动屡禁不止;同时多股洋盗在粤西和安南之间出没,冲击海防秩序,使官府的海岛经营策略长期处于封禁和开放的两难境地。至清末法国传教士协助大批广东客民移居岛上,迫使清政府放弃封禁政策,涠洲岛稍具规模的聚落街庄得以逐渐形成,国家行政构架构最终在岛上稳固起来。基于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促成了涠洲岛生本土信仰与外来宗教、渔民村庄与客家聚落混融共处的独特的历史遗存和社会文化结构。
-
明清华南海岛的经营与开发:以北部湾涠洲岛为例
-
作者:陈贤波
来源:明代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涠洲岛 海防 采珠业 客家 天主教
-
描述:盗」周旋角力的舞台。清代以後,涠洲岛上偷渡私垦活动屡禁不止;同时多股「洋盗」在粤西和安南之间出没,冲击海防秩序,使官府的海岛经营策略长期处於封禁和开放的两难境地。至清末,法国传教士协助大批广东客民移居岛上,迫使清政府放弃封禁政策,涠洲岛稍具规模的聚落街庄得以逐渐形成,国家行政架构最终在岛上稳固起来。基於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促成涠洲岛上渔民村庄与客家聚落、本土信仰与外来宗教混融共处的独特历史遗存和社会文化构成。
-
基督教在客庄教会历史的探讨- 以新埔基督长老教会为例
-
作者:邱秋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埔基督长老教会 客庄宣教
-
描述:史之新埔基督長老教會作深入的探討及研究。 座落於新竹縣新埔鎮客家庄的新埔基督長老教會教勢發展及興衰,是研究基督教在台灣客家宣教的縮小版歷史,本研究擬透過對其之研究,認識基督教在台灣客庄宣教的百年興衰與困難。 在基督教宣教的歷史中,客家人是隱藏的一群,客庄教會也是被宣教忽略的教會,資源缺乏窮困的客庄教會,在時代的動盪及變遷中,時而消失,時而復見,許多的客庄弱小教會經不起考驗及軟弱,消失在歷史洪流中。新埔基督長老教會雖然也是一間座落於鄉下的小教會,但因著許多牧者不求回報的奉獻及信徒堅定的信心,透過家族的傳承 ,讓該教會雖歷經改朝換代及不同政權統治,不但沒有在動盪貧困中消失,在最艱困的台灣剛光復時期,還協助牧養鄰近缺乏牧師的關西基督長老教會,與其它客庄教會一起度過難關,更在1956年與新竹聖經書院共同開拓竹北基督長老教會,自身也成為許多牧師、傳道人及長執的孕育所,並在2010年10月歡慶成立百週年紀念,成為北部第三間歷經百年之長老教會。 本研究期待透過對新埔基督長老教會的剖析能對基督教客家宣教及客庄教會歷史有所探討外,更期待能深入瞭解客庄教會所面臨的轉變及展望,作為未來客家宣教及客庄教會之參考及借鏡。
-
试论梅州客家民俗文化的多元因素
-
作者:赖雨桐
期号:第4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俗 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 中原文化 客家方言 客家先民 梅州地区 天主教 三山国王 客家传统
-
描述:暂无
-
从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体制看客家宣教
-
作者:黄伯和
期号:第6期
来源:道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从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体制看客家宣教
-
一个华南客家教会的研究:从巴色会到香港崇真会
-
作者:汤泳诗
来源:国宗教文化研究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一个华南客家教会的研究:从巴色会到香港崇真会
-
台湾客家宣教:以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客家宣教中会」为中心
-
作者:古仪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客家宣教 客家教会 客家宣教中会 客语
-
描述:臺灣始於1865年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 Maxwell)開始在南部展開宣教,而北部地區的開端則是加拿大馬偕牧師(Rev. George Leslie Mackay)於1872年到淡水進行宣教。南、北部宣教師們各自在其教區宣教、管理。宣教師來臺之初便學習當時臺灣人口佔大多數的福佬人的語言,以便溝通和傳講基督教訊息。南、北部的宣教師們曾到過客家地區宣教,但少有宣教師刻意學習客語來傳教,仍以福佬話為主要的宣教語言。 為了增加客家地區的宣教資源,1950年代起便有牧者組織客家宣教相關單位,以及將聖經翻譯成客語。至1980年代後,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設置「客家宣教委員會」,負責全臺灣之客家宣教工作,聯繫各中會辦理相關事務。長老教會是以「中會」為宣教主體的架構,中會管理所屬教會的財產和人事,一些客籍牧者認為唯有成立客家中會才能真正進行客家宣教工作,因此開始進行籌備、舉辦研討會、說明會等,以新竹中會(範圍含括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客家地區的教會為主,說服各客家地區教會加入並成立客家中會。2000年因加入之教會僅13間,未符合規定之15間教會,先成立「客家區會」,其中自新竹中會轉出12間,自高雄中會轉出一間美濃教會。2007年教會數量達到15間,升格為「客家宣教中會」。經客家委員會於2004客家人口調查報告顯示,全臺灣客家人口佔50%的地區有49處,以此比照加入客家中會之教會數,差距甚大,本文將探討教會加入或不加入之因素。 本文之研究成果有三個貢獻。第一,透過文獻資料及口述訪談,了解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宣教及客家中會之歷史。第二,釐清客家宣教中會之現況與問題,宣教不分族群。第三,受社會變遷影響之下,客家文化(語言)難以在客家地區之教會被使用及呈現。
-
近代梅州客家体育文化发展原因初探
-
作者:许晓容
期号:第4期
来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近代 梅州 客家体育文化 发展 原因
-
描述: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梅州地区近代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原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梅州近代体育文化是新式教育普及、华侨的推动与西方教会学校的影响三者作用的结果。
-
黄土高原上的音乐守望:作曲家、教育家饶余燕艺术肖像
-
作者:崔兵
期号:第10期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复调音乐 教会学校 广东客家 艺术家 作曲家 教育家 血液 性情 楔子
-
描述:楔子今天,让我们寻找这样一位艺术家实属不易:他的身上流淌着广东客家人的血液,性情中渗透着西方教会学校的言
-
巴色会传教士与客家方言研究
-
作者:庄初升 刘镇发
期号:第7期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巴色会 香港新界 客家方言
-
描述:巴色会是 19世纪中叶以来以香港作为基地专门向客家人传教的基督教教会组织。巴色会传教士编写了大量的客家方言圣经译本和其他的客家方言著作 ,准确地反映和完整地保留了一百多年前香港新界一带客家方言的基本面貌 ,并最早使用西方现代语言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达到了当时这一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