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528)
报纸(6263)
图书(2042)
学位论文(1264)
视频(413)
会议论文(359)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528)
报纸 (6263)
图书 (2042)
学位论文 (1264)
视频 (413)
会议论文 (359)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9700)
2013(1282)
2012(1318)
2011(1297)
2010(1136)
2009(708)
2007(368)
1999(26)
1998(2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911)
福建日报(213)
福建史志(39)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0)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6)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3)
兰台世界:下半月(2)
情报探索(2)
国文经纬(1)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
铅山太源畲话的体貌系统
作者:胡德荣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畲话  体貌  标记  意义 
描述:态、未然态、仍然态、确然态、设然态和先然态,。 本文以普通话的体貌系统为参照系,通过对以上体貌范畴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功能、特点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同时在借鉴现代汉语体标记语法化研究的基础上,对
赣南客家文化,如何走出“摇篮”?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赣州、梅州、龙岩三地同为我国主要的客家聚居地。如今,梅州和龙岩推广客家文化的脚步已经走在前面,被誉为“客家摇篮”的赣州,在这方面正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傅亮记者李伟明 尴尬现状,文化“宝贝”藏在深闺 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在哪里?何处为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哪里拥有的方形客家围屋最多?
中村傩戏:客家民俗“活化石”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朱新民 具有悠久历史的宁都县黄石镇中村,至今还保留着一项在赣南独一无二的民间习俗,这就是被史学界称为“古老民俗文化活化石”,被艺术界称为“戏曲活化石”的中村傩戏。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日前,笔者与钟情于民俗摄影的宁都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张志勇结伴,走进中村。 走进中村 赣南傩舞的发祥地中村,位于琴江、
《天籁回响》唱响广东客家山歌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一本介绍客家山歌的专著《天籁回响——广东客家山歌》,日前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是曾被评为“广东省优秀音乐家”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音乐系声乐教师的菊子,近年来曾在广州、河源和应邀到新加坡等地举办过多场演唱会,多次参加过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大型晚会的演出,她的《客家妹子爱唱歌》、《青青
客家武术文化渊源考—依据广东梅州客家人所从事的武术内容与形
作者:王亚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武术  技术风格  武术内容  武术形式 
描述:史志对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去伪存真,系统整理了客家武术各流派形成的历史、内容、风格特点,并对客家武术产生的历史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对客家武术技术风格、技术理论进行分析,并对客家武术进行了客观的历史
父母担忧 生长在广州 不会说粤语 新客家第二代“白
作者:张演钦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张演钦 “我儿子在广州出生、成长快十年了,竟然还不会说粤语!”昨天,读者崔先生向羊城晚报记者诉苦。 爸妈老师同学都不讲粤语 崔先生的孩子在广州出生、长大,“十岁了几乎一句也不会粤语,也听不懂,同时也不爱看粤语电视节目。”1998年来到广州的崔先生为此挺苦恼。他想了好久,琢磨出几个原因
石岩“客家山歌王”成“非遗”传承人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颜家梁 通讯员 胡蓉 陈春火)近日,石岩客家山歌王、深圳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的池官华老人来到石岩街道办事处,乐呵呵地从市、区文化局有关部门领导手中接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山歌(石岩客家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据了解,池官华老人今年已经68岁了,他世代生
河源20岁生日推出新的城市定位——— “客家古邑万绿河
作者:黄礼琪 刘石妹 叶战祥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河源讯河源市昨天举行建市20周年庆典活动,同时,推出新的城市定位理念:“客家古邑万绿河源”。 河源市市委书记陈建华说,从城市历史演变的角度看,河源的定位应该是古邑。河源龙川县始设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赵佗为首位县令,至今有2221年历史,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龙川最早的客家
惠州方言困惑苏轼父子 我市学者认为该方言形成于先秦时期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惠州一些民间活动中,主持人一般都边唱惠州民谣边跳舞。 惠州本地人一般都用方言交流。 尽管惠州方言日渐式微,但它还有很深的生存土壤。 掌牛仔,掌牛奴, 餐餐食饭捧香炉。 马鲛咸鱼你冇份, 臭风咸菜一蒲芦。 读过林慧文先生编注的 《惠州民间歌谣》一书的人,想必都对这首《掌牛仔
退休老人骑单车挖掘客家文化编撰的《客家缘》80万字,讲述惠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老人们在现场调查、记录客家文物。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几本《客家缘》,凝聚了几位老人多年的心血。 《客家缘》第四卷近日和市民见面了。四卷《客家缘》用80万字刊登了近400篇反映客家文化、经济发展的文章,推介了惠州80多位客家精英。记者了解到,这么浩瀚的工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