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05)
期刊(143)
学位论文(28)
图书(5)
视频(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05)
期刊 (143)
学位论文 (28)
图书 (5)
视频 (5)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5(5)
2014(178)
2013(47)
2012(57)
2011(57)
2010(65)
2009(32)
2008(29)
2006(6)
2004(2)
按来源分组
其它(33)
舞蹈(6)
艺海(5)
中国道教(3)
客家文博(3)
神州民俗(2)
台声(1)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版)(1)
艺术时尚(下旬刊)(1)
俪人(教师)(1)
风华艺霞 “台湾宝冢”的歌舞传奇
作者:暂无 期号:第38期 来源: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总负责人,早逝的台湾杰出舞蹈家,师事林香芸。观赏艺文表演,对一般人而言,本是补充精神粮食,或茶余饭后与人交流的话题尔尔,但在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王家却因为观赏了一场表演,改变整个家族命运,乃至台湾
听客家山歌 品客家米酒
作者:杜艳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方日报讯 (见习记者/杜艳)听客家山歌,看客家风情舞蹈,品客家米酒,顺便再爬一爬客家古楼……对客家文化着迷的朋友有福了,龙岗区布吉街道甘坑客家小镇今年被增设为文博会分会场。文博会期间,甘坑客家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要点
作者:余世猛  期号:第3期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文明  龙岗区  社区建设  文明创建活动  创新机制  文明社区  图书馆  行为规范  创建工作 
描述:了一大批文化体育设施,这些场地在后大运时期将成为龙岗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同时,龙岗区注重建好队伍,夯实基础。各街道都有文化服务中心、各社区组建了客家音乐联谊会、舞蹈队、合唱队、文艺队、狮子会、麒麟队、篮球队、鼓乐队等20多种社区特色文化队伍,如坪地的阳光狮子会多次走出国门参加特色文化表演。
看世博
作者:暂无 期号:第13期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水乡服饰等戏剧、音乐、舞蹈、曲艺、传统美术、手工技艺的舞台表演、广场表演、行进式表演和活态展示,将传统的浪漫与现代的时尚完美结合,营造精致典雅、诗情画意的艺术生活空间,渲染江南水乡的秀丽婉约与清新柔美
新竹内山地区民间信仰的空间差异
作者:郭功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山国王  内山  三官大帝  宗教网络  中心四方  终极关怀 
描述:。而三山國王信仰原為潮惠、嘉應一帶的界山,三山之頂立、崇峻,在道教文化的影響之下,三山國王之形象於此幻化而生,並轉變為地方鄉土的守護神。
隨著墾民東渡臺灣發展,由原鄉所攜帶而來的香火袋成為了他們
宁都举办客家美食文化节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3月18日,江西宁都县在赖村镇举行“赖村茶·客家情”美食文化节。活动现场,来自15个村的擂茶大嫂们都拿出了看家本领,经过擂、拌、冲等一道道工序后,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擂茶就新鲜出炉了,引得现场观众争相品尝起来,广场上欢声笑语,茶香和现场观众们的欢笑声充斥着整个活动现场。同时,来自各村、各机关、中小学等
关于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族谱赴台巡展,吸引了众多台湾小朋友参观。 客家是什么人?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会长林开钦在《论汉族客家民系》一文中解释道:客家人是汉人,客家是汉族中的一支民系,是唐宋时期进入闽粤赣边的南迁汉人与当地的土著和少数民族融合、共生而形成的,由于南迁汉人在人数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形成的
台湾新北客家文化交流团到上杭交流考察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通讯员 张惠虹 黄炜) 21日,台湾新北市客属文化协会理事长陈元勋率领的新北客家文化交流团到上杭县开展交流考察,并参观了上杭县客家族谱馆。 “我们是来寻根的。客家人讲究饮水思源,不能忘祖,这样我们的客家文化才能继续地发扬下去。我们两岸一家亲,大家要合作起来发扬客家文化。”陈元勋说
14、洪树湘:德艺双馨的客家文艺传承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洪树湘,女,42岁,平远县文化馆副馆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舞蹈《落地花鼓》的传承人,平远县曲艺协会会长,平远县 “优秀科技人才”。她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客家文艺的发展,用毅力和坚守传承
客家文化传递中学校与社区的角色探究─以南投县国姓乡为例
作者:赵志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传递  学校  社区组织 
描述:語言漸漸已被河洛語言所取代。惟近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與當地公所積極推動客家文化保存政策,語言已漸有復甦之勢。二、當地學校客家語言教育推動熱絡,學校內部亦發展許多客家特色社團,如:歌謠、舞蹈、北管八音與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