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话、潮汕话、广府话人体类词语比较研究
-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潮汕话 广府话 人体类词语 比较研究
-
描述:广东省内分布着三大方言:客家话、潮汕话(闽语)、广府话(粤语)。三大方言有个性也有共性。本文对三者人体类词语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据此分析这三大方言人体类词语的异同,同时窥探三大方言的亲疏关系以及与普通话词汇相似度的差异。
-
基于3S的中国客家文化数字博物馆构建初探
-
作者:张正栋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 数字博物馆 客家文化 中国
-
描述:本文在阐述了数字博物馆的含义、建立中国客家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网络、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3S)的中国客家文化数字化博物馆的设计与实现中的技术和方法,并详尽叙述了文物数字化信息的获取、存储、检索、传递中的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
客家民俗中的越、僮之风
-
作者:吴永章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百越 民俗
-
描述: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地区,历史上是土著百越民族的居住地。因此,客家民俗曾受到百越民族及其传人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服饰、饮食、婚姻、丧葬、宗教信仰、节日、杂俗等方面论证,说明:客家文化是多元一体文化,岭南百越文化,曾对南方汉族各民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
试评《中国评论》中两篇关于客家源流的文章
-
作者:夏远鸣
期号:第1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哀德尔 客家源流 客家研究
-
描述:料认为客家人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华北地区,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的南迁。弼顿查理斯(Ch.PITON)则对前者的观点与材料使用等方面提出质疑,认为客家人与其他中国人没有什么不同,族谱记载的内容非常值得怀疑。后来的客家研究受到哀德尔影响较大,而对于弼顿查理斯的质疑却长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
明清士人塑造程旼形象的意义
-
作者:刘正刚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程旼 明清 士人 祠庙
-
描述:程旼作为客家地区重要的乡贤人物,至少在宋代已引起士人的关注。明清时期,随着王朝对广东地方统治的加强,广东官绅极力通过挖掘与整理地方文化资源,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塑造了程旼公信、正直、儒雅的完美形象,并通过祠庙建设,最终使得程旼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闻人,士人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关于客家文献服务客家文化旅游的深度思考
-
作者:罗碧文 李苏华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文献 旅游
-
描述:概述客家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利用客家文献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的具体措施,分析客家文献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由此着重阐述了客家文献对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的重要作用。
-
梅州客家方言调查研究概况
-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7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客家方言 调查研究 概况
-
描述:梅州市是客家方言的中心区域,其方言具有客家方言的典型特征。梅州方言的调查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多偏重在本地方言事实的介绍,且集中在梅县方言,深度和广度有限。今后的调查研究中,应特别重视比较研究,同时应将传统的研究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
台湾客家社会变迁研究:以新竹湖口地区为中心
-
作者:黃先光
期号:第6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变迁 社会转型 台湾客家 新竹湖口
-
描述:处在如此巨大转型之社会变革下,从垦拓开始即移入屯垦,换言之,在台湾社会变迁现代化过程中,客家人一直是其中的一个要角,缺乏客家人之历史书写,是一部残缺不全之台湾史;而新竹湖口客家庄之变迁,更充分反映出台湾迈向现代工业社会之变迁轨迹与发展样貌。
-
闽西、贺州客家民歌旋律色彩之比较
-
作者:廖旭华
期号:第10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歌 旋律色彩 贺州
-
描述:闽西、贺州客家人同属中原汉人,因躲避战乱漂泊他乡,与当地原住民经过长期的杂居、融合,发展成现在既有中原汉族语言文化,又有当地原住民风俗习惯的客家人,由此产生的客家民歌不仅国内反应强烈,在海外也影响巨大,值得我们研究。在此,对两地客家民歌的旋律色彩作一番比较,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客家民歌。
-
客家原乡石古信仰习俗的原型分析
-
作者:张翔
期号:第6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原乡 石古信仰习俗 石古原型 石母崇拜 大母神
-
描述:传说早在秦汉之际,客家原乡(赣闽粤边区)即已流行石古信仰习俗。从石古原型的象征意象、记忆和文化渊源来看,客家原乡传承至今的石古信仰习俗,与百越文化、畲民文化乃至禹夏先民的石母崇拜一脉相承,其原型是中华初民心灵中的以大山石壁洞穴为象征的"大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