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448)
报纸(5101)
学位论文(942)
图书(942)
视频(274)
会议论文(212)
图片(8)
按栏目分组
期刊 (5448)
报纸 (5101)
学位论文 (942)
图书 (942)
视频 (274)
会议论文 (212)
图片 (8)
按年份分组
2015(280)
2014(6891)
2013(1082)
2012(1096)
2011(1052)
2010(858)
2008(469)
2002(26)
2001(21)
1995(10)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507)
南方日报(204)
嘉应学院学报(163)
宜春学院学报(10)
中国商贸(10)
当代旅游(学术版)(4)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3)
管理观察(3)
中国学术研究(2)
城市地理·城乡规划(1)
客家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作者:隋春花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自然  生态智慧  价值 
描述:美观、秉承限度发展的生存观和学习“以人为本”的居住观等方面体现其值得传承的当代价值.
试论茶山诗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作者:钟俊昆 江凌风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山集》  创作倾向  清峭  轻快 
描述:曾几,号茶山居士,是北宋末南宋初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有诗集《茶山集》传世。他的诗歌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爱国忧民的,但惨烈的家国身世以及独特的诗学追求,使茶山的艺术风格呈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江西诗派诗人的艺术道路,其清峭、轻快、自然平和的艺术特色,开了江西诗派中兴的先声。
黄遵宪诗学思想综论
作者:郭真义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遵宪  诗学思想  本位  主体  新旧杂糅 
描述:黄遵宪在不同场合,对诗歌本位、诗歌的形成、诗歌的创作的主体、诗歌作品、诗歌功能等方面问题,都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其诗学思想是晚清特定历史时空下的产物,其中既有继承中国传统诗学思想的一面,又具有反传统的一面,这使他的诗学思想呈现出新旧杂糅、中西合璧的特色
客家方言重叠式形容词分析
作者:钟慧琳  期号:第10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重叠式形容词  结构类型  词义特征  语法特征  句法功能 
描述:客家方言重叠式形容词是客家方言中最能体现客家方言特点的语言成分。从结构类型、词义特征、语法特征及句法功能四个方面揭示客家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的特征,也是客家方言特色所在。
浅析梅县方言的一组言说动词:“说”、“学”、“话”、“讲”
作者:黄映琼  期号:第6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县方言  言说义  动词 
描述:梅县方言的言说义动词主要有"说"、"学"、"话"、"讲",其中"说"和"学"用法单一且常出现在老一代客家人的口语中,呈逐渐消亡的趋势;"话"和"讲"使用频率高,一起对应着普通话的"说",而且意义丰富、用法多样,颇有特色
张振勋经营管理思想与溯源
作者:郭俊辉 刘家明  期号:第9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振勋  经营管理  张裕  “客商” 
描述:导风格,任人唯贤,善于激励人才。其经营管理思想受到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与客家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清代饶平与台湾互动关系初探:以饶平客家为重点分析
作者:陈汉元 房学嘉  期号:第1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饶平  台湾  客家  互动 
描述:原乡的地方文化传统,同时,又与台湾的宗族乡亲保持着密切的互动联系。
客家:民俗中的“宗亲孤岛”现象
作者:夏德峰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族群文化  危机  再造 
描述:本文概述了客家形成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从民俗的角度分析了客家族群文化特征,探讨了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客家文化面临的冲击,以及如何构建现代化的客家文化,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客家民俗文化与客家民众性格的关系分析——以宁都客家为例
作者:毕剑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俗文化  民众性格 
描述:
客家乡土文化:太平天国开创中国近代文学革命之源
作者:陈小亮 陈宗炫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歌谣  太平天国文学  文学革命  白话文运动 
描述:太平天国颁布和发出的大量谕旨、命令和刊刻的书籍,多用客家民间文学体例,并以俗语、方言、俚语和客家歌谣的形式出现。这是诗的语言的大解放,是语言和文体的解放,可谓是开创了中国近代诗界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