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史录到神话:客家民系形成的思想脉络
-
作者:谭元亨
期号:第3期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史录 神话 思想材料
-
描述:客家邓氏族谱中有个邓攸弃子救侄的史录 ,而客家民间神话中则有一个“葛藤坑传说” ,从史录到神话 ,其演变过程中 ,恰好蕴含了作为这个民系形成过程的思想材料 ,从中 ,可以获得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的重要信息 ,对破解客家民系形成之谜 ,有不少裨益
-
明清以来畲族汉化的两种典型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11期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互动 畲族 客家 福佬
-
描述:,离开山区,住进城邑,告别了耕山种畲的生活,成为讲究礼乐教化的官宦人家或书香人家,因而走上了彻底汉化的道路。由于他们是通过福佬文化的中介接受汉文化的,所以他们汉化后演变成了福佬人———这是畲族汉化的又一种典型。
-
湖南汨罗长乐方言中的文白异读
-
作者:陈山青
期号:第4期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乐方言 文读 白读 类型 特点
-
描述:汨罗长乐方言文白异读的类型多:有声韵调中一项不同形成的异读,有声韵调中两项或三项不同形成的异读,还存在一字三音、四音异读现象。长乐方言文白异读具有自身特点,并呈现向强势普通话靠拢的演变趋势。
-
浅谈闽西客家文化
-
作者:许承宁 唐美章
期号:第11期
来源:神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闽西客家 客家人 中原文化 客家山歌 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方言 客家先民 生存空间 中原汉人
-
描述: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闽西客家文化已经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闽西客家文化独具特色,魅力无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不仅数量繁多,形式各样,而且内容丰富。因此,本文将对闽西客家文化发展的历史根源及其内容进行梳理和描述。
-
漫话粤北采茶戏
-
作者:饶纪洲
期号:第1期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客家地区 粤北地区 地方戏曲 采茶歌 民间歌舞 剧团 统治阶级 表演艺术
-
描述:山歌、小调,后来发展为民间歌舞,进而又演变为采茶戏,可以说得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粤北采茶戏流行在粤北客家地区,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但是,解放前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摧残和旧社会的落后影
-
柳州方言的动态助词“稳”
-
作者:易丹
期号:第3期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柳州方言 动态助词 稳
-
描述:柳州话的"稳"有动态助词用法。动态助词"稳"由形容词"稳"语法化而来。柳州境内讲客家话的人很多,柳州客家话有动态助词"稳"。"稳"能从一个词汇成分演变成一个语法成分,跟客家方言的影响不无关系。
-
福建土围楼
-
作者:郑石平
期号:第8期
来源:地理教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
-
描述:土围楼是客家先民出于抵御兵匪、聚族而居的需求演变来的。在外族入侵,兵火连天的久远岁月里,人们为了避开战乱,开始建筑此类建筑以求自保。正统的土楼都是圆筒形状,一般的直径多在40-50米左右,高度也多在20米以上,外部用闽西的粘性黄土夯筑出一米多厚的柱形墙体,内部
-
壮族妇女传统配饰文化解读
-
作者:张耀军
期号:第4期
来源:民族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壮族妇女 配饰 传统文化
-
描述:壮族妇女的传统配饰包括头饰、佩饰、足饰等种类。配饰的艺术形态丰富、特色鲜明、文化内蕴深厚,反映出壮族人民独特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趣向。文章尝试对壮族妇女的配饰种类、形制特征、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对壮族传统配饰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旨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促进现代新文化的构建。
-
浅探客家传统民居
-
作者:魏丽
期号:第22期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传统民居 特点 文化特征
-
描述:客家传统民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民居建筑。客家古民居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客家民系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客家人创造了独具特色又蕴含着丰富文化特征的古民居。
-
广东大埔地区客家音乐探析
-
作者:林剑
期号:第24期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 大埔县 客家 音乐 汉乐
-
描述:广东大埔是客家文化最为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客家音乐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其在研究传统音乐,尤其是传统汉乐演变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