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811)
期刊(2202)
学位论文(747)
视频(153)
图书(140)
会议论文(71)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811)
期刊 (2202)
学位论文 (747)
视频 (153)
图书 (140)
会议论文 (71)
图片 (3)
按年份分组
2014(2827)
2013(849)
2012(854)
2011(803)
2010(621)
2009(316)
2006(104)
2004(44)
1998(4)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248)
其它(951)
羊城晚报(90)
香港文汇报(79)
客家文博(35)
神州民俗(13)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1)
创作评谭(4)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1)
“没想到闽西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这么深厚”
作者:詹鄞森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9月26日至27日,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江西、福建六省一市文艺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在龙岩参观了上杭古田会议会址、永定客家土楼后高兴地说:“没想到,闽西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这么深厚,值得很好地挖掘、宣传。” 专程到福建参加华东片区文艺出 版社社长、总编辑联谊会的代表们,多数都是作家。
“千里客家文化长廊”旅游专线将推出由市旅游局发起,福建龙岩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罗孝宗 通讯员陈 凤)为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开拓东南亚客源市场,由我市旅游局倡议发起,多个城市联合打造的“千里客家文化长廊”旅游专线即将推出。 该线路横跨3省8市,主要包括福建省的龙岩市、永定市,江西省的赣州市,广东省的惠州市、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和深圳市等城市。这些地区都是
客家山歌唱响香港大舞台香港回归10周年专题报道从惠州走出去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香港音乐人李志雄夫妇。 本报记者朱金赞 摄 编者按: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10年,是惠港两地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的10年,是互惠互利、互动双赢的10年。10年来,惠港两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互动取得丰硕成果。为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以“惠港互动”为主题,本报从
客家新闻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 新闻 家乡事 早知道 梅城一青年 登山猝死山道上 疑因运动过快导致的心源性猝死 本报梅州讯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丘利彬)为健身欢欢喜喜去登山,谁知竟乐极生悲,疑因运动过快导致心源性猝死,梅城一青年前日傍晚在登梅城百岁山途中不幸猝死在山道上。 据常来登山的目击者赖先生介绍,当日下午
客家“鸡肠面” 连允东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平时爱吃面条的我,近年来走南闯北,既品尝过陕西岐山的“臊子面”、兰州的“拉面”;也享用过杭州的“猪肝面”、龙岩的“阳春面”。这些面食虽风味各异,但总不如家乡的“鸡肠面”那样滑爽适口、风味独特。 我的家乡是宁化的一个小山村。鸡肠面,形似鸡肠,其实并无鸡肠,是用地瓜粉加鸡蛋做成的一道面食。儿时,我常盼
古時絲綢路客家風情濃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先民南遷第一站 這條路,也正是古時客家人遷移之路。「客家搖籃」贛州是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目前全市98%是客家人,是客家先民南遷的第一站和集散地,也是閩粵贛三角地帶中客家人聚集最多的地區。贛州還是客家先民南遷的第一站,唐中後期先後發生的安史之亂、黃巢起義、五代紛爭造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
共同打造中国红色之都、世界客家中心 赣龙两地加强旅游
作者:蓝芳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昨日,赣州市到我市召开旅游推介会。两地新老旅游界朋友齐相聚,共同表示要资源共享,开拓旅游市场,共同打造中国红色之都、世界客家中心。会上赣州市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赣州旅游资源情况、独特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交通情况。会议就两地合作进行了交流,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n bsp;赣州龙岩一家亲,两
屏東六堆地區客家祠堂匾聯文化內涵研究
作者:鄧佳萍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祠堂  匾聯文化 
描述:節、文章科名為首選,顯見客家人極為敬重文明聖賢。第章為棟對與燈對,其中棟對可視為各姓氏尋找自己生命起源的「基因密碼」,顯示客家人有著強烈的根源意識;燈對,則可以看出先人對於後代的祝福與訓勉,亦可顯見
唯物史观与客家民俗文化研究
作者:郑景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客家民俗  民俗文化 
描述:此进行解剖,并分析这一民系的核心民俗文化是哲学方法论上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这是其一。 其次,作为一个新兴却又古老的民系,客家民系的研究需要新鲜的血液来补充。正确的理论研究对于客家民系的民族内聚力的提升有帮助,并且在振兴客家学研究上有一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可以对客家民俗作一个新时代的论述,这将促进这一文化内涵得到丰富与发展。 本课题以哲学、民俗学、文化学为线,以客家民系中的民俗为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全书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第二章阐述客家民俗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包括唯物史观的文化范畴、客家民俗文化的界定、唯物史观与客家民俗两者的联系。第三至第五章系统选取客家民俗中典型的关于教育、女性、建筑三大版块探讨客家民系特有的教育观、女性文化、建筑风情。宏观地把握客家民系在中华文化的大氛围中显现的独有的民俗文化的由来、形成、发展与表现,并提出相应的历史考证,使唯物史观与客家民俗有机结合,并指导后者的研究创新。第六章是总结,重点放在从唯物史观出发,由传统文化到客家文化再到客家民俗一个线索由浅入深,唯物史观学说基础上的对客家民俗的哲学把握。
梅县发现最古典客家围屋群
作者:叶仕欣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普查发现百年围屋$$地处广东鹿湖山下的梅县南口镇侨乡村,近日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普查中,发现竟完好保存着33座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客家围屋。$$记者随梅县博物馆专家进村采访时看到,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既有单层围龙结构,还有双层围龙结构以及中西合璧的十厅九井结构和五扛式结构。33座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