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都客家文学选粹》小说卷出版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由市作家协会选编的《客都客家文学选粹》小说卷近日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是继《客都客家文学选粹》杂文随笔卷之后的第二卷,精选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本土作家以及梅州籍著名作家陈国凯、廖红球、程贤章、中杰英等共31人近80篇作品,涵盖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全书以“客家写”、“写客家”
-
曲樟着力建设客家风情旅游区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四海客风]
曲樟乡地处北海市合浦县、钦州市浦北县和玉林市博白县“三市三县”的结合部,素有“鸡鸣三州县”的称谓。在山水环绕间,客家围城、客家民居、陈铭枢故居、曲樟抗日革命根据地史料展览馆和合浦水库纪念馆等人文景点更为山水曲樟平添无穷魅力。近年来,曲樟乡积极推进建设广西北部湾客家文化生态园区——“曲樟
-
客家百家姓灯笼将上“秋晚”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张宏昌在灯笼上写姓氏。
本报讯客家人常在春节等喜庆活动中使用的传统竹编纸灯笼将登上央视“秋晚”。记者了解到,“秋晚”开场中会有这样一幕:200多名演员手提写着百家姓氏和堂号的客家传统竹编纸灯笼,从各个入口登上舞台,形成一个壮观的场景。
记者昨日获悉,这120对大号竹编纸灯笼经梅城中华街竹编灯笼世家
-
客家社团访台湾客委会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四海客风】
3月20日下午,由团长侯明明率领的非洲毛里求斯“中华中学校友会暨青年会参访团”一行36人赴台拜会客委会,获主任委员黄玉振接见。据了解,位于非洲东岸的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人口中有百分之三为华人,其中客家人就占了80%,约两万多人,不仅是非洲地区最大的客家族群旅居地,也是最重视客家文化传承的
-
江西赣南苏区百万群众以客家民俗祭先烈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四海客凤]
3月21日是春分后的第一天,当天上午,“赣南苏区百万群众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典”活动在赣州瑞金市启动,活动以客家人特有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设在瑞金市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广场的主祭场上,上千名干部群众见证了祭典与客家传统祭祀形式的有机结合。据了解,祭典活动将在赣州市18个县(市、区)及所有乡
-
龙岗画家用笔呼吁保护客家民居
-
作者:陶清清 卢当应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日前,龙岗一名普通公务员曾志友利用业余时间,耗费十年用画笔写遍广东及全国不少客家民居,并出版了《客家民居写生作品集》。
“出版这个画册,是看到深圳不少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奇特、稀有,但目前不少濒临破败,为此用国画和钢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呼吁全社会来保护。”原籍广东省博罗的曾志友表示。
据悉,曾志友在
-
《首届石壁客家论坛论文集》出版
-
作者:赖全平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首届石壁客家论坛论文集》日前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向第19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献上一份厚礼。
全书约85万字,内容涵盖了石壁客家祖地与客家民系之关系、客家民系历史与文化之研究、客家民系现状和未来发展之研究与建言、客家民系及其历史文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关系的
-
《客家山歌史研究》一书出版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客家山歌史研究》于近日出版。这是客家研究学者胡希张继 《客家风华》《客家竹板歌研究》之后,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文库”出版的又一部专著。
《客家山歌史研究》全书30多万字,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客家山歌的源流,对客家山歌的学术研究、生态环境、社会地位、形式种类、活动方式、社会功能以及山歌文学、
-
广州客家山歌赛海内外选手“打擂台”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2013越秀客家山歌邀请赛”决赛本月12日在广州越秀公园拉开帷幕,来自海内外的选手在越秀山上“打擂台”,吸引了上千民众到场观看。据了解,本次邀请赛以“山歌汇羊城,幸福来相约”为主题,是越秀区举办的第三届客家山歌赛事。在越秀区洪桥街,这里原是在穗客籍民众聚居的地方,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有客家人自发
-
杨启舫:晚会融入特色客家元素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央视秋晚总策划、总撰稿人杨启舫。
2013央视“秋晚”总策划、总撰稿人杨启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这台晚会最大的特点是以“梅州月”为起点,突出客家的特色,梅州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引发大家抒发全民族的情感。
“晚会在享誉‘世界客都’的梅州举办,当然要体现客家的文化符号,因为这些能够代表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