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355)
报纸(6257)
图书(1512)
学位论文(1239)
视频(389)
会议论文(350)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355)
报纸 (6257)
图书 (1512)
学位论文 (1239)
视频 (389)
会议论文 (350)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401)
2014(12368)
2013(1274)
2012(1315)
2010(1115)
2009(695)
2008(566)
2005(83)
2004(126)
2002(4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51)
嘉应学院学报(229)
龙岩学院学报(90)
方言(6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7)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2)
文教资料(11)
中国地方志(8)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4)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
兴宾南泗客家方言词汇特点
作者:王华 夏中华  期号:第7期 来源: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泗  客家方言  词汇  特点 
描述:南泗客家客家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其语音、词汇和语法均与普通话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拟从四个方面对兴宾南泗客家方言词汇的特点进行一些常规性的总结,从而显示出南泗客家方言词汇的鲜明特点,以期能为广西客家话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客家方言区学生英语发音问题
作者:肖燕丽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语  客家方言  元音  辅音 
描述:文章通过比较英语和客家方言的元音、辅音的主要特点 ,具体分析了客家方言区学生在学习英语元音、辅音时出现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客家方言特征词中的近代汉语词
作者:温昌衍 温美姬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特征词  界定  近代汉语词 
描述:本文介绍了客家方言特征词的界定及其提取方法 ,并列举了部分例子 ,然后重点分析了其中的近代汉语词 ,以此说明客家方言与近代汉语关系紧密。
从古语词看客家方言与吴语的关系
作者:温美姬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吴语  古语词  关系 
描述:本文结合古代文献考察了客家方言和吴语共有的古语词,据此揭示了客家方言和吴语存在的较紧密的历史关系。分析表明,这种关系主要是通过古江淮官话而产生的。
广西宾阳客家方言研究
作者:邱前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宾阳客家方言  语音  语法  词汇  方言比较 
描述:方言的基础上,详细描写宾阳客家话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然后再与梅县客家方言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宾阳客家方言在语音、词汇及语法上的差异,揭示宾阳客家方言的特点。并通过与宾阳县的权威方言“宾阳话”(属平话
中古汉语词的客家方言例证
作者:温昌衍 温美姬  期号:第0期 来源:汉语史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古汉语词  客家方言  例证 
描述:本文为一些中古汉语词语提供客家方言的例证,以增强其说服力,并证明"方言佐证法"在中古汉语研究中的可行性。文末分析了客家方言有不少中古汉语词的原因。
南方方言保留鱼部古读的几个本字:从客家方言说起
作者:温美姬 温昌衍  期号:第4期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字  鱼部古读  客家方言  南方方言 
描述:汉语南方方言中有部分本字保留了鱼部古读,客家方言尤为明显,例如"据"、"摸"、"舒"、"铺"、"芋"、"距"、"露"、"母"等。其中的部分例子也见于其余的南方方言,例如赣语、粤语、闽语、湘语。
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
作者:叶雪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词语  源流  考释 
描述:词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说明本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阐述本论文的写作意义。 第二章客家方言词语考察是本论文的主体,详细地考察了22条客家方言词语。内容有以下七个方面:(1)探源。以往的研究虽重在考
玉林市龙文村客家方言的人称代词
作者:李城宗  期号:第24期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文村  客家方言  人称代词  形式 
描述:龙文村是玉林市最北端高峰镇下属的一个行政村,流行客家方言。以此为点分析龙文村客家方言的人称代词形式和语法功能,总结得出龙文村客家方言的人称代词特点。
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深化客家方言研究
作者:林清书  期号:第1期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客家方言  研究 
描述:社会语言学不但要研究语言和客观社会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研究主观社会诸因素在语言和言语活动中的反映。据此,我们应该联系社会,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研究客家方言。同时,又通过客家方言深刻地了解和研究客家这一社会群体。